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场朝会就此草草结束,崇祯皇帝气冲冲的回到了御书房,开始批阅奏折。
      尽管先前被气得不轻,但年轻的朱由检还有一颗振兴大明的心,所以对于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天启朝的时候,朱由校整天忙着木工活,处理奏章的事一般都是交给魏忠贤来处理。
      不过在崇祯帝登基以后,就收回了这项权利,恨不得自己天天泡在奏章里,把每一件事都处理的妥妥帖帖。
      后世有人评价说,崇祯帝绝对是明朝皇帝中最勤奋的一个,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只是朱由检的这种勤奋真是用错了地方,如果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对朝政不管不顾,说不得明朝还能多活几年。
      可偏偏因为他一系列的错误决定,直接将明朝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魏忠贤不久后也来到了御书房,逼着皇帝下了一堆圣旨,把包括刘宗周、袁可立在内的十几名东林党全都贬去了广西,到府学机构去任职。
      单从个人情感上来讲,魏忠贤觉得把东林党全都杀了最干净,不过考虑到以后要向东南亚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最终决定饶他们一命。
      毕竟在古代培养一名读书人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一名饱学之士,一名大儒。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嘴炮王者就可以到安国,缅国甚至别的国家去发挥他们的特长,传播中华文化,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没错,在魏忠贤的计划中,大明的国土必须向东南亚进行扩张,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源、人口和粮食,一方面也可以移民、转移国内矛盾。
      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报仇。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真正灭亡并不是崇祯皇帝上吊,而是一个喜欢逃跑的跑跑皇帝被大叛徒吴某某勒死才告终结。跑跑皇帝之所以被抓,就是缅国动的手。
      在魏忠贤看来,无论那位皇帝有多么不堪,有多么被人鄙视,但他始终都是上国的皇帝,是宗主国曾经的主人,一个附庸藩属国胆敢以下克上,本身就犯了一个天大的忌讳。
      拥有后世穿越者灵魂的九千岁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小国付出代价。
      当魏忠贤从御书房走出来后,留下了一脸憋屈不甘的崇祯皇帝。
      这些圣旨拿到手后,还要经过内阁的批复才能正式生效。不过这一点是最没有难度的,内阁首辅就是阉党,处理起来驾轻就熟。
      今天已经是魏忠贤发动宫变的第二天,离与崇祯皇帝约定撤出皇宫的时间还有八天。
      在这段时间内,魏忠贤必须要掌控大量忠心的军队在手中,要不然真到了第十天,几乎肯定无法迎接勋贵和官员们的联合反击。
      截止目前,他手中掌握的军队只有驻守在皇宫内数量为几千人的锦衣卫。哪怕用了些手段,让这些人不得不站在自己一边,可是同样不保险。
      万一哪位锦衣卫高层忠义之心发作,要重新投回皇帝的怀抱,马上就可能再次发动叛乱,把九千岁彻底赶下台去。
  &nbs

第25章 锦衣卫大改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