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三章 最合适出面的人[2/2页]

重生之美丽系统 Dachuidao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拿了钱,反而还要被长久地惦记着。”
      “锚链厂也不算什么都没有。厂区的这大片的地皮其实也是好大的一笔资产。这次的资产初步核算估计有些问题,好好算一算的话,这个厂应该不至于到资不抵债的程度。”
      几个人的言语干净利落,谈话间就已经把锚链厂的未来规划了一个彻底。
      这样的场面如果被锚链厂的领导和职工知道了未免会有些心酸,若大的一个厂子,最后在温强他们几个人的手里,竟然就是这样轻轻松松的拆解开来,没有什么职工的饭碗问题,没有什么锚链厂的再发展,最后他们推演的结果竟然就是让锚链厂破产,他们会成立一个子公司来支付一笔地皮的转让费用,用于锚链厂债务的偿还。只是偿还完了,这个厂也不剩下什么了。至于厂里面原来的职工,不好意思,看地皮转让的费用吧,应该还能够余下一些钱给他们作为买断工龄的补贴。只是他们将来的工作啊,就业啊,福利啊,一概都没有了。如果这个计划成立,锚链厂都不算存在了,这些锚链厂的职工们,当然也只有各自找各自的门路。不过这也不能说是陈华他们几个人无情,不谈锚链厂本来和他们毫无关系,锚链厂的现状也是自作自受,本来市场就是这样的无情,如果你没有资金,没有技术,那么面临的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被分解,把剩余的价值榨个干净。不只是对锚链厂这样的老国企如此,兴盛,恒强,陆氏,一个个都是从这样子冷酷的市场中拼杀出来的,也早就接受了这样的市场规则。而这样的规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注定是冷静的,不带感情的,追逐利益的。
      冷静不只是体现在他们确定最好的情况是让锚链厂先内部破产再在清算资产时出手,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市政府的行动的判断和对应上。
      “我们几个都不是合适的代理人。”确定了方案,陈华只说了一句简短的话。话中未尽之意,几个人都心知肚明。陈华和温强都是本地人,所带领的也是本地的企业,他们要在C市生存,也有自己在当地的各种掣肘之处。陆思明虽然是香港的公司,多数时候,陆氏的金字招牌是很好用的,但是对于这次的情况,却不一定,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收到了几个人共同打来的电话,梁东第二天一早就到了C市。这个速度还真把几个人吓了一跳:“梁总,真是不好意思,这到了年底还要麻烦你,实在是这件事情您是最合适出面的人。”
      温强实在是想不明白梁东为什么会接到电话就立刻飞了过来,虽然说这次的事情很大,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对于梁东来说,还不至于需要自己亲自来参与最开始的讨论。更何况到了年底,他们公司也一定会有各种纷繁事务。他们原先以为梁东会在电话里面和他们商讨一下,很可能会派一位副总过来,却没想到梁东只听了大概的背影就表示他会过来直接处理这件事情。现在和陈华,温强他们几个见面的时候,他都已经给C市的几位领导去过电话了。连接下来的工作也都已经有了打算。
      温强他们不知道的是,梁东过来,一方面是因为这笔投资的确很重要,既是给几位重要的合作伙伴帮忙,也可以和之前在C市的一些地产项目相呼应,而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他最近实在是在家里面要被烦死了。到了年底,各种聚会层出不穷,梁妈妈的各路好友,世交接二连三的来家里面拜访。他现在是根本不想回家,回家没有哪天的饭能清清静静地吃,但是没想到就算是在公司也不能清静。他就想不明白了,她们这些年轻的女孩没有事情做吗?哪里有那么多话要谈,有那么多展览要看,街要逛?弄得他这几天真的是心浮气燥,虚火上升,还真有点想念之前温言在小院里面煲过的杏仁雪梨汤。接到了温强他们的电话,正合他心意,干脆扔下一句有生意伙伴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就跑了。梁东心里面是盘算着,至少躲到大年三十儿再回去。这些人总不至于到了年三十儿还要在他们家里面坐着吃饭吧。正好让他这几天还能干点儿正事。
      听到温强他们的话,梁东赶紧说到:“说不上,说不上,我本来就很想过来看看。就算没有这件事情,我也很想在年底过来看看。这边的物流基地很重要。现在有了这件事情,我当然更加要过来。另外我过来还有一件事情。”说着他转向温言:“言言啊,你今天一定要帮我煲点降火气的汤,这阵子真的是烦得虚火上升,脾气好像都变大了。”
      温言听了笑了:“不会吧?梁大哥你过来是因为嘴馋了?没问题啊,今天晚上上我家里吃饭。最近可不是一个人上火,大家都要喝点汤去去燥。”

第二百零三章 最合适出面的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