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温言真是如蒙大赦般地迅速接起手机:
“你好,啊,陆思明,你怎么来啦?是的,对,温强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哦?我们过去吧。呃,好的。我们在翠微,嗯,一号厅。好的,一会儿见。”
放下手机,温言对着妈妈和小叔叔说到:“陆氏的少董陆思明也来到C市了,他现在和兴盛的陈华董事长在一起。刚刚在电话过来说要找小叔叔和妈妈你们两商量锚链厂的事情。果然像小叔叔说的,市里面也找到兴盛的陈董事长,他估计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温妈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小叔叔有点疑惑为什么找他和温言妈妈商量事情,电话却打到了温言这里?想到陆董也是年少多金,风度翩翩,他突然有点担心地看了一眼温言。弄得温言有点莫名其妙,小叔叔怎么会用这种担心的目光看我?难道他觉得下一步市政府就该给我打电话了?不过他们去骚扰陈凡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吧。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打电话过来,不知道陈凡会怎么应对,只是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只能说他们也太没脸没皮了吧。想到兴盛的陈华董事长会过来,温言就不禁想起了他的儿子,自己的同学陈青松。不知道这个学期大家的高三生活怎么样,虽然温言在学校里面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但是她还是真心地喜爱自己的这些同学,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自己美好的未来。这次回来如果有时间,还是应该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和同学们,温言心里面暗暗地想到。
两人的想法完全岔开,好在大家并没有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多停留,不一会儿陆思明他们就到了。陈华的眉宇间还有一丝忧色,不过看到温强,他还是舒展开眉心,大力地和温强握了握手:“温总好,这一年亚临基地那边是多亏了你了,我这一年是犯獭了,倒是辛苦你在那边一直在忙。”语气很真诚,让人听了就觉得心里面很舒服。他是这几个人之中年纪最大的,虽然生意不如陆思明做得大,但是白手起家,占下这么一大分家业,就是说话托大几分,大家也不会觉得在意,要是做得姿态太低,反而显得虚伪。倒是他现在这样说话,让人感觉正合他的身份。
温强连忙摆手:“谈不上,谈不上,这个基地主要还是靠您和陆总,还有北京的梁总指导,我也就是打打杂。”恒强和其它三家比起来都是小虾米,要不是当初有温言投资了一部分钱,他完全没有能力参与这次投资。即使如此,四家也不是平等,这本身就是事实,他毫无怨言,倒是另外三方能如此信任他负责日常的事务,让温强心里面暗暗有一份感激。不过他现在这么说,倒并不代表他就觉得自己的恒强就比其它几家差多少,只不过是起步晚罢了,他很有自信,经过几年的积累,再加上现在的机遇,恒强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几人先寒暄了一番,温强又介绍了一下年底亚临基地那边的情况,很快就说到了正题。大家都是在商场历练过的人,特别是陈华,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始做生意,见多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市里面的要求让他们有些难受,但是他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把这个本来与几家公司的业务毫不相干的企业的未来纳入他们的讨论之中。这也许也是他们这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到了浪潮高处的企业所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毕竟对于C市来说,这样大型的,而且资产负债情况良好,有着长足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只是不知道市政府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的调适和推动的方式会不会对这些私营企业产生影响。
几个人简单的商讨了一番,意见不如意料的一致:锚链厂这个厂子不能接,至于这笔债务和市政府的这个任务,对于他们倒不是太为难的事情。
这笔钱说起来不小,但是几家公司的体量加起来,消化掉这些债务并不是难事。大家心里面最不愿意的,却是如果要接上锚链厂这个包袱,不但会有沉重的人事负担,更麻烦的是,这样的老国企里面,多的是人浮于事,能够静下心来做事的人很少。这样的一股力量如果并入了他们现在的企业之中,会给企业内部的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是本身资产状况还算良好,为了这些资产接手这些人也算是相当,但是锚链厂明显不是这样。既接了超过锚链厂的资产的债务,再接了这么一大群没有什么生产力的人,这样的选择任谁也不会做。
“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是让锚链厂破产,但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C市的领导们未免脸上太难看,这个债务倒不是不能接。”
“但是也不能不明不白地接了,没有什么抵押,何必掏这笔钱出来呢?只怕是
第二百零三章 最合适出面的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