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那家人的眼,一定就是三十多分啊,三十多分一份二十五文,差不多快一两银子了,这一百文可是她的饵。
难得遇见大户,不扣点油水可不甘心。
鱼送走了,夏鱼也没有闲着,先是跑到卖酸菜的地方,把摊子上仅剩的全部拿下,并且预定了她家里剩下两坛子。
那妇人表示她他们村里家家户户多少多分做点,只是她家格外多而已,若是要她还可以再弄点,多的不敢说十几坛子还是有的。
夏鱼愉快的表示,来着全收,并预付了一点定金,让她明天一早送到铺子里。
离开卖酸菜的下去就去寻卖鱼的,原本三家卖鱼的如今只剩一家了,而且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好在夏鱼赶的及时,也是巧了,这鱼啊不是他偶然得来的,是家养,虽然不多三五百条还是有的,这可是一个稳定的货源啊。
夏鱼不确定王家是否会定酸菜鱼,所以不敢直接定下,只好跟那那汉子商量,让他去铺子里吃点东西稍事休息等等看。
有吃有喝,说不定还能做成声音,在加上他家离得近不着急走,于是就跟着过来了。
到了铺子,夏鱼才知道这人叫余三,住的地方不远,就在梅娘娘家的隔壁村。
这余三家养鱼也是偶然,自家菜园子离的远,浇菜担水不方便,他爷爷就在里面挖了个不大的水泡子,有年夏天发大水村里的水塘满了,好些人顺着水沟捉鱼捉泥鳅。
他家捉的多,大的吃了小的放进了自家水泡子里,结果不但没死还长大了,第二年年跟上提到镇上卖了哥好价钱,可把家人高兴了坏了。
于是就开始扩大水泡子,甚至费了些功夫买了些育苗放进去,从他爷爷到他父亲,在到他们弟兄八个,这水泡子不深却越来越大,后来正个菜园子都变成了水塘。
他们倒是还想往外扩,可附近的地都被同村的人争相效仿买走了。
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别的要么养不大,要么容易生病,就连他家另找地方挖的水塘也不行,只有菜园子那块像个风水宝地一样坚挺着。
可惜他家菜园子不大,也就四分地,养的鱼也有限,关键是大多长不太大,四五斤的餐馆抢着要,两三斤的就不喜欢了,兄弟几个只好轮着来摆摊碰运气。
家里八个弟兄全靠着它娶妻生子呢,半年前大哥外出做工伤着了,反反复复,好的时候能起来,严重了就的躺在床上,大嫂见天哭闹要银子买药。
老五老六老七老八都不小了,慢慢的也都得娶媳妇,二哥是吊儿郎当的家伙自己的五个孩子都不管,还指望他帮衬家里,别做梦了。他们老余家个个都能生,家里大大小小十来个萝卜头了,好在爷爷女儿多就他爹一个儿子,要是再多出几个叔伯来分鱼汤,他这个老三就只能去死了。
好在家里还有几亩薄地,老爹老娘也能干的动,否则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余三也是个实诚的人,虽然很忐忑,可还是在来的路上就诚恳的表示家里的大鱼要供给一直合作的餐馆,只有一斤多两斤多的,大部分不到两斤。
为表歉意主动表示要的多了可以便宜些,这话夏鱼爱听。
这年头餐馆流行上整鱼,所以在意大小,可她家是片成片的,一条不够加半条,还不够两条总行了吧。
于是这事就愉快的决定了,等待王家消息的过程中,夏鱼给他盛套餐,余三坚决不要,只要了最便宜的狼牙土豆,还坚持付钱。
他的不贪心让夏鱼刮目相看,不仅不贪心还顾家,说家里的孩子多又点了两份要带回去给他们尝尝。
同样坚持要付钱,夏鱼拗不过,再她的授意下周氏做的这两份抗别人家的四份还多,找个了盆子给他装着,下次见面再还就行。
下次再来她就准备把酸菜鱼也加进套餐的行列,倒不是为了多卖那几个铜板,主要是为了打开市场接受更多的订单,就像大盘鸡那样。
如此一来和这余三有的是合作的机会,于是等他吃完,夏鱼还大方的给他上了碗藕粉。
王家的那个管家虽然不太乐意,可还是亲自跑了一趟,又是鱼又是鸡还有那个藕粉,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别人他不放心。
三十六份大盘鸡、三十六份酸菜鱼,还定了二十斤桂花藕粉,丝毫不拖欠,全部全额付清。
唯一的要求就是夏鱼他们提供装菜的盆子,用过后他们会还回来,若是损坏照价赔偿。
这一点夏鱼也答应了,早晚要买的,至于嫌弃装大盘鸡的盘子不好看,没关系咱换,直接把还没来得及还给杂货铺的几个盆子拿了出来,清一色的白底带花,要哪个随便挑。
那管家挑了个白底青花上有竹子图案的盆子,看起来和装酸菜鱼的就像一套,并且主动询问需不需要留押金。
夏鱼大方的表示不需要,你的人品我信得过,欢迎下次光临啊亲。
然后愉快的把人送走了,美滋滋的把银子藏好,感叹王家真有钱,藕粉那么贵她都担心会砸在手里,不曾想还真有人愿意买。
希望它的完美再俘虏了王家老太太的同时,能在明天的宴席上也大发神威俘虏一众食客,为她做免费的宣传。
或许大盘鸡和酸菜鱼也很给力呢,仿佛有无数个铜板银子在向她招手,要不要放弃明日进山挖土豆的想法,她有些不放心啊。
第一百一十七章 王家的订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