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前所投奔凌小云的孙可望用一次战斗证明了他的实力,这一次他把多尔衮的前锋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多尔衮这一次是抱定了完全的决心要把凌小云彻底消灭,所以他带着的也是绝对的八旗精锐。而孙可望所部作为中前所长的第一道屏障,是先于主城和多尔衮接敌的。
不曾想到,这个曾经不被放在眼里的孙可望,竟然这样的能打。仅仅是一个照面下来,多尔衮就损失了两个牛录的兵力。
对于孙可望所部,凌小云之前也并不曾抱有太大的希望。对于大西军,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凌小云都有相当大的偏见。他们认为大西军和大顺军一样,都是流贼。所以也说不上什么好什么坏。
只不过是现在这个时候有一支友军总比有一支敌军要好的多。这就是凌小云最切合实际的想法。
但是他没有想到士别三日,真的应该刮目相看。孙可望就带着自己的部下,打出了属于大西军余部的威风。这个时候,无论是凌小云还是多尔衮,都应该对他刮目相看了。
多尔衮想到了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策,那就是既然孙可望能够投降凌小云,那自己就可以招降他。
吴三桂如此的英雄人物,不也是为自己许以高爵,就拜倒在了自己的帐下了。那些乱世英雄,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功名利禄,想要一处安身所在,这些凌小云给不了的自己都能给。他就不信孙可望不会不在意这些东西。
出于这样的原因,多尔衮下令停止了进攻,并且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何洛会对孙可望进行了隆重的劝降,并且开出了一个相当高的价码。
他告诉孙可望,只要孙可望愿意投降归顺清军,就授予其一等精奇尼哈番的爵位。这个爵位换算成汉语的话就是一等子爵,子爵在清朝是正一品的爵位,也算是一个比较难得的事儿了。
毕竟洪承畴那样大帅也不过只是授予了三等子爵,而孙可望的一等子爵,要比他的价码还要高一些。
本来以为这个价码已经相当高了,可是没想到孙可望竟然对此不屑一顾,他亲自把何洛会割掉了两只耳朵和鼻子放了回去。
何洛会那是什么人?那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首席谋士,也是多尔衮最为绝对的亲信,把何洛会的耳鼻给割掉实际上就是在打多尔衮的脸。意味着孙可望根本看不上这位摄政王,也根本就不拿这位摄政王当成一回事儿。多尔衮实实在在的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挑衅。
在安慰了何洛会一番之后,因为这一次他无意间把何洛会给坑了一把。于是出于于心不忍的想法,多尔衮破例把何洛会这位没有什么野战功勋的人分为了不入八分镇国公。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破例,因为不入八分镇国公,那是
第139章 可望拒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