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一支分崩离析的部队是说不上有什么强大的战斗力的,杭州的守军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们本来就已经开始士气底迷,但是并没有到最后的关头。
可是马士英的出城投降,给本来就已经死气沉沉的杭州守军最后的一次打击,他们真的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就算是史可法拼命的维持,可他毕竟是一名书生,总是回天无力的,最后他们只能放弃杭州。准备突围而出,寻找新的落脚点。
此时此刻城内士气低迷,城外大军压境,想要突围恐怕也不是一个多么容易的事情,杭州城内百姓已经心思散乱,士兵也已经分崩离析,官员们自寻生路。
可以说,杭州城内的君臣上下几乎都已经到了无法自顾的阶段,所以他们是没有报团取暖的心思的,正是这样才给了城外的清军更大的心理战优势。
吴三桂和多尔衮商议之后决定继续给予他们心理压力,继续进行劝降。还是一句话,除了朱明王朝的后裔,其他的人无论官职大小,职位高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士绅,一概不予追究。
本来就已经人心尽失的南明朝廷,在这样的心理战之下,就更加的挺不住了。陆陆续续有很多的官员缒城而出,去向多尔衮投降。
史可法召集官员们,开始了最后的军事会议。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部下们到底是有多么的不靠谱,因为看起来似乎还有很多兵将可用的南明朝廷,到了这个时候,花名册已经不足两万人。
作为将官,很多人都有吃空饷的习惯,所谓的喝兵血就是从此而来。也就是说,在花名册上有很多都是伪造的名字,这些名字就是空额。冒充这些名字所领来的军饷和粮食,都被带兵的军官给私吞了。因此,史可法也知道在这个花名册上有两万个名字,实有人数恐怕连三分之二都达不到。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所以现在史可法没有别的依靠。他只能靠着这些将官们,希望他们能够产出奇迹。
毕竟在现在来说,城池已经岌岌可危,而救兵却无处可寻觅,恐怕此时此刻再也不会出现一个周笔耕前来解围了。
但是史可法说错了,此时此刻不只是周笔耕,恐怕中前所最强大的阵容,已经出现在了杭州城外。
中前所只有两万多名士兵,虽然说都算得上是明军中的精锐,但是相对于八旗兵来说,如果真的是面对面的互相正面打,还是差一截子的。
但不管怎么说,凌小云对自己的部队有足够的自信,而且在接到杭州城岌岌可危的消息之后,凌小云决定放下自己的芥蒂。因为弘光朝廷虽然不靠谱,但毕竟是大明的最后一丝近支血脉。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如果让人把弘光给灭了。
那么,那么接下来天下将会更加的乱糟糟,这并不是凌小云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虽然对于弘光的许多做法几乎都是恨之入骨,可是凌小云还是出兵准备对他进行解救。
而此时此刻和当初的不同,之前只不过是多铎进行了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围困,他带着只有是几万人被周笔耕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只能撤军。
那个时候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前线督战,兵马军械粮草一概无忧。八旗兵出动了四个旗,吴三桂又赶来助战,无论是军械粮草还有任何的东西,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所以清军有足够的自信把弘光一举荡平,这个时候谁来救援都是抱薪救火,几乎是如同自取灭亡。凌小云知道现在的形势,可是他别无选择,因此他留了祖天吉守城,亲自带领着一万兵前去救援。
不管怎么说,凌小云这种做法,真的几乎如同是抱薪救火,一万士兵围攻战斗力略超过他们的几万人,就像是飞蛾扑火一般。凌小云也给自己的士兵们做了战前动员,告诉他们很可能就有去无回,有死无生。
但是这一去也是值得的,在此之前,中前所并不承认福王朝廷,觉得他们是乱来。可是一旦他们被清军给灭了,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至少大家都是明军,至少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这个时候援助他们,是作为明军的本分,如果他们被清军给吃掉,接下来被吃掉的只能是中前所守军。
&nb
第125章 率军援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