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整整被围困了一个月以上,但差一点就被攻破了,但是城中的军民抵抗一直很顽强,一度使多尔衮束手无策。
因为如果抵抗还有活着的可能,如果放弃抵抗,清军进城之后必然都是生灵涂炭,因此多尔衮觉得这个打的并不是纯军事战斗,而是心理战加成。
在合作会的建议下,多尔衮用投石车打进城内许多劝降书。内容也十分的通俗易懂,无论是谁,只要倾心归顺保证留其性命。
除了朱由崧必须除掉之外,其他无论是大臣还是军将,包括百姓都不会受到株连。原先是官员的官升一级,是百姓的秋毫无犯。
这个实际意义上就把朱由崧孤立到官员和士兵百姓之外了,朱由崧一直以来都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然后号令全军,鼓舞士气。
现在多尔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朱明王朝后人之外的人都列入秋毫无犯的特色名单,只有朱家皇族是必须死的。
除了好话之外还有恐吓,如果在收到劝详信的七天之内出城投降,是官员的升官进阶,是百姓的给予银两。但是如果说超过七天仍然没有投降,到时候无论投降与否,只要破城,城中老幼牲畜一个不留,这座杭州城将会变成一片焦土。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个计策起到了相当好的分化作用,原来铁板一块的杭州,也忽然之间因为这个劝降书变得有些松散了。
大臣们开始有了两种不同的见解,那就是到底是主战还是主和,可是他们这些分歧并不能当着弘光本人来说,因为多尔衮的赦免范围并不包括弘光本人。
当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的时候,人会被激发最大的潜能,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先要活下去。
但是当给你希望不需要靠玩命,就能活下去的时候,那人就会不想拼命,不想打仗。多尔衮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他知道,人们并不一定是为了想给弘光来卖命,毕竟维系南明朝廷的统治,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和普通的士兵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也说不上是什么帝王将相,更谈不到什么忠孝节义,因此多尔衮这一招起到了实效。
马士英这一次再也没有什么招数可用了,弘光朝廷似乎就在这小小的杭州城之内被逼到了绝境,而好像他们最为郁闷的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沉又遇打头风。
多尔衮下命令让前线的绿营士兵们,撤出对中前所的包围,直接开赴杭州前线来作战,这是他的一个计谋,想继续让绿营兵来做他的炮灰。
虽然说李永芳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仍然很快撤兵,没有任何的纠结和犹豫。在李永芳的意识里,至少打杭州的弘光部队比起来和凌小云作战,还算得上是值得欣慰的好事儿。不然的话自己这些兄弟都要丧命于中前所了。
但是无论是弘光还是多尔衮,他们都没有想到,那就是李永芳并没有很快到达,却有一个人没有接到命令直接到来,并且带
第124章 杭州高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