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意足的睡了一觉,再起来已是黄昏时分,榻边侍候的人也变成了刘若愚。
揉了揉惺忪的双眼,从榻上坐起,正要吩咐宫人端水梳洗时,刘若愚道:“陛下,您让奴才找的那个冯梦龙还在等,要不要见见他?”
朱由检有些诧异:“还在等?”
“皇上召见,皇上没让他走,他岂敢走。”
“行,先见他吧。”
朱由检长舒口气,起身向养心殿走去,等他过去,冯梦龙也被人带到殿外。
得到召见后,冯梦龙低着头进到殿中,跪拜道:“草民冯梦龙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刚想开口,脑中灵光一闪,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递给刘若愚让他说,刘若愚照着纸上所写念道:“朕欲行一事,听说你曾立志成为天下第一书家,便派人把你叫来。”
冯梦龙有些紧张,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道:“皇上所令,草民莫敢不从。”
朱由检拿过纸又写了几句话递给刘若愚,刘若愚照着念:“你听着,汉朝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朕欲效仿之。
皇极殿前左右有两座楼阁,分别是武成阁、文昭阁,朕欲将对我朝有大功的一些大臣的画像置于其中,这些人的赞文本该由翰林院负责,但朕听说了你的名字,想把这个机会给你。”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冯梦龙做梦都不敢想这种好事能落自己头上,紧张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下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在苏州府或许有点名气,但还传不到北京,更传不到皇上耳中,皇上怎么听说的自己?
见他不说话,刘若愚看到朱由检有些不耐烦,便催促道:“能做否?”
“草民…必竭尽全力。”
朱由检点点头,略显疲惫的脸上闪过一抹狡黠,提笔又写了一句交给刘若愚,刘若愚照着念道:“那…梦浓,你抬头看看朕是何模样。”
梦浓?!
冯梦龙抬起头,一脸愕然的望着书案后的朱由检,顿时看傻了眼,朱由检打趣道:“昨晚才见过,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冯梦龙赶紧叩首:“草民惶恐。”
“有什么可惶恐的,朕不经常出宫,你能遇到朕那是你运气好,梦浓啊,两阁功臣要供万世官员朝拜,赞文可千万要写好,莫要让后世嘲笑。”
冯梦龙立起身子,肃然道:“草民定尽全力。”
说完,尴尬一笑:“皇上,草民姓冯名梦龙,字犹龙,不是陛下口中的冯梦浓。”
“知道你不是。”
朱由检随口敷衍过去,跟他交代着文武二阁赞文的要求,功臣阁不是他心血来潮的打算,而是一直就有的想法。
明朝有专门的功臣庙,但那远在南直隶鸡笼山,并且那已经是洪武二年的老黄历了。
朱由检想要的是一个像唐朝凌烟阁那样的地方,让后人一提起大明朝的功臣,就像想起唐朝凌烟阁那样想起大明的文武二阁。
交代完之后,冯梦龙没即刻告退,反而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话现在就说。”
“皇上,您为什么让草民担此重任,万一草民写的不好岂不…”
朱由检哈哈笑道:“朕看过你的书,文笔不错,而且朕看到了你书中的深意,就拿那本《智囊》来说,书中包罗万象,政治、兵法、文化,什么都有了。
当然,还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寻常小民在日常生活用奇思妙想解决困难的事,朕觉得很有趣,朕又正好需要一个书家,所以就选了你,还有问题么?”
“没了,那草民这就回去读书,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去吧。”
朱由检拄着脸,目送冯梦龙的背影消失,刚才他说的并不是真正的理由,他要是需要书家,翰林院大把的人听凭他的吩咐。
挑灯看了冯梦龙的书,他觉得冯梦龙在打擦边球。
一个个情情爱爱的故事后,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女性地位不公。
书中还描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内容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要是在清朝有汉人敢写这种书,一定是杀头之罪。
在宋应星还没写出《天工开物》之前,他在冯梦龙的书里看到了明朝末年的奇闻异事,更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末年,除了阶层固化依旧牢不可破外,其他各项制度已濒临崩溃。
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对资本主义的封建束缚均已松弛,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市镇,是指带有市场贸易功能性质的镇,市镇中云集着无数富商大贾,名门望族。
根据冯梦龙在书中所写,大明有大约7100个小型城镇,其中绝大多数是市镇,其中江南地区的市镇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密度上都是最具代
第103章 资本萌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