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技术的阻拦,也让赢子高看到了大秦帝国的短板。
那就是在辅助职业上,大秦严重缺乏底蕴。
什么都靠赢子高从系统当中兑换的话,先不说赢子高的帝王值能不能兜得住,要是一直都是这种方式的话,那么大秦的最后只能是一潭死水。
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如果依靠别人成为习惯的话,那么他将没有了创新的习惯,将没有了前进的想法。
一旦面对无法越过的坎坷,就非常容易升起颓废的情绪。
而这次的情况,是赢子高对于大秦的一个考验。
因为解决运输问题,是大秦出兵的前提。
如果这件事情解决不了,那么大秦就干脆安静下来积攒底蕴好了。
虽然一腔热血,但赢子高却不会忘记一个道理:忘战必亡、好战必危。
这句话两个意思不分前后顺序,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坚守。
而战争永远都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所以赢子高登基之后,已经在有意识的改变这一点。
所以当初出征大唐世界的时候,大秦只出兵了二十万。
不是没有,而是赢子高有意识的进行了压制。
否则别说二十万了,就是二百万大秦也能组建出来。
可是如果赢子高要是真那么干的话,那么大秦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
有的时候,某些事情要遵守自然规律的,一味拔苗助长,最后可能颗粒无收。
着急的心态,容易吃夹生饭。
所以前思后想,然后等待了半年的时间,工部一点动静都没有传出来。
赢子高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就消失了。
然后赢子高《易经》和后世一些关于空间的理论,全都上传进虚神界。
作为高级官学的教材。
作为大秦的皇帝,赢子高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所以赢子高的行为,第一时间就被大部分人所知道。
然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官学高级班,新增的基本教材里。
易经是早都有的,而之所以这次赢子高再次将易经放进来,是因为他要引导那些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将易经和空间理论结合起来。
不要认为易经是迷信和一个平面八卦图。
易经是一门哲学。
而且是一门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哲学。
从世界到人生,从宇宙到尘埃,无所不包括在其中。
是的,就是这么牛逼。
那么为什么呢?
只能说我们的先祖厉害。
他们将千百年的知识和自己的学识,融入到了一本书当中。
之所以被称为周易,并非是周朝所做,而是在周朝时期将所有相关的内容汇总,最后形成了周易。
在周朝之前,所有的内容都是零散的,或者不那么系统的。
就如聊斋只是蒲松龄汇编或改编的,而非蒲松龄创造的。
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周易也是如此,它只是周朝人汇总的,而非周朝人著作的。
至于说周文王所著作的传
第196章:初到苏州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