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接下来两代他们家都不用再出现在战场上了。
这是他们父子两代三个男人共同地愿望。
到现在他都无法忘记。
那个在他看来宛如天一般高大的父亲,临死前拉着他的手嘱托着。
“照顾好你母亲和四娃,好好活着,等到大秦没有了敌人之后,咱们家就不用上战场了。”
当初父亲不敢想通过军功来完成之一目标。
只是期望于大秦无敌之后,就没有了战争。
但根据三娃从一个咸阳来的富家子弟那里得到的消息。
好像他们二世陛下,将三十万的岭南军调回到了咸阳。
无缘无故地将边军调回都城,哪怕不懂兵法的三娃,也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某些他不知道的原因。
所以大秦无战事的梦想,估计暂时是无法实现了。
正好,因为公孙将军的到来,让三娃看到了另一条希望。
一条通过军功让家里免除兵役的希望。
因为有着拼命的理由,所以看着城外那宛如蚂蚁一般密集的匈奴士兵。
三娃子反倒冷静地看着从云梯上步步爬来的敌人。
“风!”
就在一个匈奴人刚刚冒头,三娃子就挺起长矛,对着对方的胸膛就挺刺而去。
瞬间之后,那个匈奴兵就仰头向着下面倒了下去。
连带着整个云梯上的近十个人全都摔了下去。
但三丈高的距离,除了运气不好的摔伤之外,也未必能要匈奴人的命。
出枪之后,三娃再次恢复到警戒的姿态。
一手抓枪,一手扶弩。
用公孙将军的话来说,守城者要量力而行。
如果感觉攻城之人超出了自己力敌的范围,那么不要犹豫,立即出弩箭,直接将敌人射死。
否则等到敌人靠近了,只能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
公孙将军说了,战场生死相搏。
身后有着袍泽和家人,谁要是想讲究什么道义,和对手公平对决,那才是脑袋有坑呢。
比如说二世陛下身边有位姓东方的大人,哦,听说还是位姑娘。
那位东方大人,面对普通的大秦锐士,即使一个千人方阵。
如果让对方近身相博的话,也只有送命地份。
所以按照东孙将军来说,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当然据公孙将军所说,这一切都是那位二世陛下给公孙将军说的。
也不知道二世皇帝陛下到底长什么样?
“嗤!”
再次伸出长矛,又刺下去一个,三娃的面色都没有什么波动。
三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年,成长为战场上的老兵。
在训练场上,三娃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也多次游走在生死的边缘。
多少袍泽已经倒在前进的路上,多少兄弟,都埋骨于长城之下。
大道理,像三娃这样的大头兵不懂,他们只知道,匈奴和他们不是一个种族。
不像六国那样,打不过可以投降。
打匈奴,打不过就只能死了。
机械地,重复地,对着外面做着同样的动作,偶然间发现有和自己同级别的百人将,三娃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弩箭,干净利索地将对方干掉。
第80章 屯垦戍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