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使成菜的口感更加丰富,鲜美可口。
后来郑大厨到榕州东街上开了一家叫“三友斋”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文人们一起吃了这道佳肴。他们品后纷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仙闻弃道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称为“仙跳墙”了。
云枫听完也不禁点头,赵独往的确够果断。现在直播间的人非常多,哪怕正宗的仙跳墙让他一时不能分析,点评过程也不容有任何的迟缓。
先讲历史和故事,提升网友对仙跳墙的兴趣,是现在商业中常用的手段。如果卖什么产品时。能加入段故事,会有绝佳的效果。
而赵独往这番话也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哇!原来历史这么悠久呀。这道菜好有文化底蕴呀。】
【我超喜欢听故事哎,太想吃仙跳墙了!】
【我以为真的有仙人跳墙,原来是一首诗呀。】
【哎呀!赵哥你快点评,把我馋虫都勾起来了。】
......
“好的!那我开始正式点评了。”话音刚落,赵独往就拨弄起了小鼎中的仙跳墙。
只见鲍鱼,鱼翅,蹄筋,鱼胶,鸡肉等食材在里面一一显现。
“聚春阁仙跳墙的食材非常丰富,刚才我随便一翻,就看到了不少营养价值高的食材。海参、鲍鱼、鱼翅、鱼唇、花胶、瑶柱、蹄筋、鸡脯、鸭肉、猪脚香菇等等。
【妈呀!海参!鲍鱼!这原料是够横的!】
【连花胶鱼翅都有吗?味道应该非常鲜美。】
【不止海鲜,连禽畜肉也加入了其中。山野和海洋的碰撞,绝了。】
【听着也太补了吧!】
【怪不得能进入到十大名菜。这用料太奢侈了。】
.......
“如果只是用料奢侈,“仙跳墙”是不会登上国宴名单的。因为国宴崇尚的是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仙跳墙”的贵重,相比原料的价值其实更在于烹饪过程中下的工夫。
仙跳墙大量的时间都耗到了备料上,比如鱼翅,鲍鱼,海参那些干货都是需要泡发的。泡发又分为冷水发,热水发,和蒸发。
据我所知光鲍鱼就需要水发中的浸泡和焖煮混合起来,鱼翅是水发,冷水浸泡。然后夹在两片竹篦上,加入葱姜水去蒸。鸡、鸭、猪蹄、排骨、作为配菜需要蒸煮,以及冬笋、冬菇、鱿鱼、淡菜等等得清洗。
除此之外,整个制作过程还要进行熬、煮、炖、煨、烩、卤、焖、汆、炸的工序……所费人工相当惊人。也就是不同食材的都必须严格按照不同的准备过程,才能让仙跳墙,香醇甘美,齿颊留香。从这些方面上说,“仙跳墙”称得上是百味沉淀,厚积薄发的典范了。”
赵独往一口气说完,连忙大口喝起水来。
【震惊了兄弟们!!这也太复杂了吧。做一道菜要准备那么久呀!】
【震惊+1!每道食材尽然有不同的准备过程,我听的脑壳都痛!】
【不是吧!不是吧!太卷了吧。】
【制作工序太繁杂了,估计换我做,两三步就要疯了。】
【那味道得有多绝呀?怪不得能做到香醇甘美,简直把各种美味融合到了一起!】
第82章 震惊!赞叹!国宴名菜仙跳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