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队长毫无悬念地进去了,这个世界早已经不是你有多横就有多大能耐了,平台才是横的底气,离开了车队,只能看到墙倒众人推。
梁队长中午被带进去,下午来说明情况的人便络绎不绝,矛头所指,都少不了梁队长。
“后面来的一个不留,让他们主动辞职吧。算是最大的慈悲了。”
刘杨说。
“辞职的话也少了很多劳务合同上的后遗症,这个方式很好。”
闫律师从他专业的角度给出了意见。
因为排除了四十多辆车的核查,核查组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三天早上便完成了所有数据的统计,在牢狱之灾的高压下,已经没有了心存侥幸的人。
朱娴看着手中的报表,轻轻摇了摇头,
“这也太讽刺了,这么多人,一个个人模狗样儿的,嘴里老总长老总短的,背地里全干着见不得人的事。”
“大换血,换点年轻的,这对公司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看看,五百多万的赃款,今年的利润又多了一笔。”
刘杨自我调侃了一下。
“你再去招几个司机,车队这一块,大车队和小车队都让杨队长管着吧。城城去落实,弄一个车队管理方案。”
朱娴说司机都是男人,骨子里就是轻看女老板,派个男人去管着,会好很多。
“姚班长看起来很不错,我想让他代理一下队长,除了工资之外,司机们的分成提百分之五给他,堂堂正正地拿钱。”
“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我们要敢于试错,大不了再换人。”
刘杨大大咧咧的。
陆陆续续有人来办理离职手续,主动离职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不影响离职员工再谋出路,也不会让公司家丑外扬,最主要的是朱娴和刘杨都还念着旧情。
刘杨说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还将会在一个圈子里,得饶人处且饶人呗。
我觉得她们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和初始时的坚决立场不太一样了。按照当初的决策,必须都送进去的,送进去后再开除,省事多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车队的事还没好,三分部又出事了。
三分部经理的辞职信摆在朱娴的办公桌上。这刚走了个二分部的经理,三分部又来凑热闹。朱娴有点郁闷。
朱娴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三分部的经理。
“龚经理,好好的,怎么想起辞职了?”
“不怕和您朱姐说,人出来做事就是为了挣钱,你看我在咱们公司这么些年了,上升空间也没有了,就想多挣点钱,我们公司的业务提成比例在当下的北京旅游市场已经算是比较靠后的了。”
龚经理人瘦小,但气场不弱,属于敢打敢拼型的,朱娴不止一次地说过,几个分部里最放心的就是三分部,她们的业务也是做得最好的。
“大公司的操作模式成本高,和那些夫妻档的作坊不一样,我知道她们可以给到你百分之五十的分成,或者是你拿大头,他们是零成本,分多少都可以挣钱。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么小的公司做业务是很艰难的,没有信誉做保障,哪个单位敢把团队交给你去做?”
朱娴试图说服龚经理。
“朱姐,你就不要留我了,我已经想好了,无论如何我想去外面搏一下,你就在上面签个字吧。”
龚经理很坚决。
“你稍等一下,刘杨有话要和你说。”
朱娴打电话把刘杨叫了过来。
刘杨很快过来,叫小郑打了两杯咖啡。
“龚经理,真不想在三分部待,早点和我说呀,组团太辛苦,现在和未来我认为地接还是比较好做的。你觉得呢?”
刘杨看起来情绪很高。
我不知道刘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刘姐说的对,现在的业务是地接好做。”
龚经理回答,心里在想。
我来辞职的,你和谈论起生意是几个意思?
第151章 将计就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