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看着夏瑜那个刮目相看的样子,面上不觉,心里就像三伏天吃了冰西瓜,非常喜悦。
“古人作画,一般不是一层纸,而是三层夹一,加上时间过了这么久,画纸水分基本流失,你拿在手中也感受不出手感。”
李秋又这样说,将手中镊子拿给夏瑜。
“你从这掀开,就能揭出另一幅画。”
夏瑜倒是不着急了,没有去接那个镊子。
而是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就敢说上层是假画,下层又是真画呢?”
李秋听了这话,拿着镊子对画一指。
“我敢打赌,这幅《辋川图》是一位也很擅工笔的人画的,他收到这幅画时,肯定手上还有其他摹本。看来这是王维的一位小迷弟。”
“上层是假的自然很容易看出,一来和传世摹本一样毫无新意,二来看出有下层,上层自然不可能是王维原作。”
即便这样,也解释不了下层就是真画。
夏瑜有些烦躁,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还让自己挑开画皮,万一下面什么都没有,岂不是白白损失了一幅不错的摹本。
这次这幅画作为礼物,虽然用摹本没办法超过那人,但自己也不会落下风。
万一真弄烂了,两三天时间,自己根本找不到同等价值的墨宝。
“至于下层是真迹,我有几个方法判断。”李秋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说,仿佛没看到夏瑜要吃人的眼神一样。
“首先,值得用这样一幅精细的画作来遮掩的,不太可能是一幅假画。”
“其次,王维诗画双绝,用笔自是笔酣墨饱,落笔处精炼有力。这画上的题跋,确实是王维真迹。”
那画上左上偏中的空白处也就是印章附近,确实有几个闲笔,不过只是表明这画所作年代。
但是按照上面时间推测,是王维中年时期所作。
其他人看过之后,有些人根据这个时间推测,以此推断这是摹本,而且仿古仿得不够严谨,令人遗憾。
“那造假人就是通过把上层挖一块的方式,使得这题跋露出来。稍有阅历的当铺朝奉就能看出这字不假,以为自己捡到宝,自然能让造假人更容易提价。”
“仔细看这处山水线条,是不是有一处缝隙,只不过被笔画很巧妙地隐藏起来。那唯一没办法遮掩的断点,他又诱使当铺盖上印章帮他遮瑕,真是有趣。”
夏瑜听到这里,又细细瞧了瞧,为了能压过那人,自己要赌一把。
“你来揭开。”
下定决心后,夏瑜不再犹豫,而是果断地指了指李秋。
李秋没什么可说,先从箱子里取出一匹干净绢布,在上面滴上几滴菜籽油一样的东西,又用绢布在他刚刚指出的地方轻轻擦拭。
等了大概一分钟,然后又小心翼翼用镊子揭起。
随着镊子过处,一层薄薄的纸衣被掀开,下面确实是一层画。
“看,这处庄园,底部没有摹本那样浓墨重笔,而是轻盈勾勒。这就是因为纸上作画墨水不流且易控制,所以不用浓墨遮瑕。”
揭开那画皮,与王维真迹
第6章 真,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