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倾向于谨慎:“我认为暂时不能扩大到其他国家。现阶段,保持社会主义阵营的数量比纯度更重要。只要他们还挂着社会主义的牌子,还在推行土地国有和工业改造,就比倒退回资本主义好。等我们的制度更成熟,再逐步推动统一标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虞国太需要朋友了,在大明联邦当中,虞国之前就是一个独行者,所有国家都是从大明帝国中分封出来的,都是从封建帝国过渡到航海帝国,再到资本主义国家,而虞国比所有国家走得都更远,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
虞国是大明联邦当中的先行者,却也高处不胜寒,每天都需要和国内国外勾心斗角,利益交换,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中挣扎,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现在有了朋友,就算那些朋友并不怎么单纯,但至少是朋友不是。
组织部长则持相反意见:“纯度不够,数量再多也没用。越系十国和南武洲六国现在的改革,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这种体制有点像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这种把全民纳入国家机器中,作为发展的耗材,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看着似乎类似,但一种是全民主动团结起来发展国家,另一种则是高层把全民纳入国家机器。
如果任由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发展,迟早会模糊两种制度的界限,甚至让基层群众,甚至是高层领导觉得‘社会主义就是这样,高层拿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忘乎所以,而基层在高压体制下,麻木不仁,反而影响真正的革命理论传播。”
会议陷入僵持。常委们的分歧集中在三点:一是清理的范围,仅限虞国还是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二是清理的标准,以思想作风为主还是兼顾实际行为;三是清理的方式,温和教育还是坚决斗争。
朱昭熙一直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记录。她注意到,多数人认可“必须清理”,但对“如何清理”和“范围多大”存在严重分歧。
这很正常,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反贪反腐,而是路线和理论的斗争,这种斗争里,没有绝对的黑白,投机分子可能伪装成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也可能被误判,很有可能形成鲁迅先生所说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这可不是朱昭熙想要的结果。
“大家忽略了一个前提。”朱昭熙终于开口,“虞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我们没有复杂的阶级遗留,国民要么是贫下中农,要么是土着和外来劳工,唯一的‘特殊成分是皇室,而皇室的权力早已被制约。
在这里搞斗争,不会牵扯到‘阶级清算,可以纯粹聚焦在思想和作风上。”
她翻到笔记本的某一页:“比如审查干部是否把‘国际主义放在‘国家主义之上,是否在分配中坚持‘按劳取酬,是否在工作中搞特权。这些标准清晰,操作性强,不容易扩大化。”
“但其他国家呢?”工业部长追问,“韩国有皇
第335章 虞国试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