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四国立宪[1/2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比格多动
联邦议会关于政权变更的决议正式生效后的第三周,庆国皇帝朱秩煃在郢都(阿剌罕)的皇宫里召开了御前会议。参会的二十三位大臣中,有一半是世袭贵族,另一半则是近年提拔的工商业代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份《庆国宪法草案》。
“朕意已决。”朱秩煃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波动,“即日起,庆国实施君主立宪。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宗室与贵族组成,下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由内阁总理执掌,朕保留否决权,但否决需经两院联合复议。”
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手里的草案详细列出了权力划分:皇帝的军费审批权被限定在年度预算的15%以内,贵族的世袭领地需缴纳土地税,纺织、制糖等行业的垄断权将逐步开放。这些条款直指庆国维持了三十年的统治根基。
“陛下,”户部尚书,同时也是朱秩煃的表兄,出列反对,“祖宗基业岂能擅动?若议会掌权,资本家离心,国将不国。”
“离心?”朱秩煃翻开另一份文件,上面是韩国政变后庆国境内的罢工记录,“上周陈留的纺织厂停工三天,要求涨薪三成;前天吉利港的码头工人拒绝装卸货物,只因工头克扣了两成加班费。现在不是他们离不离心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保住他们不效仿韩国。”
他敲了敲草案中的“劳工保护条款”:“下院必须有工人代表,工资标准由议会审定,这不是让步,是止损。”最终,草案以十七票赞成、六票反对获得通过。
同一时间,雍城的秦国皇宫里,朱志邅正将《秦国宪法》的最终版交给内阁。这份文件比庆国的更激进:取消贵族世袭爵位,所有官员由考试选拔。
皇帝的权力仅限于外交礼仪与军队统帅,且军队调动需议会授权;铁矿、煤矿等资源由国家统一开发,收益按比例投入教育与基建。
“朕用三个月时间,看了十七个矿区的账簿。”朱志邅对内阁大臣说,“每个矿区的管事都在虚报产量,中饱私囊。去年出口的铁矿砂,实际数量比账面上少了三成。再不改,秦国的矿藏用不了十年就会被掏空,到时候不用别人来反,自己就垮了。”
秦国的改革阻力主要来自军方。五位世袭将军联名上书,称“议会不懂军务,干预指挥必酿大祸”。朱志邅的回应是直接公布了军费审计结果:过去五年,将军们虚报的军饷足够装备三个新式步兵团。随后,他将这五位将军调往预备役,由军校毕业生接任。
地处爪哇的周国则走了另一条路径。朱子垕没有立刻推出完整宪法,而是先成立“制度改革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人、学者、工匠等非贵族代表。委员会用两个月时间走访了三十个城市,收集到两万多条意见,最终形成的《周国改革大纲》,核心是“权力分层”。
“港口税由议会定,因为商人最清楚行情;水稻种植技术由农会管,官员插不上手;司法案件由陪审团裁决,朕和大臣都不能干涉。”朱子垕在向贵族解释时,用的是最实际的理由,“各司其职,谁也别越界,才能少出乱子。”
第328章 四国立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