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联邦二十八年,本来应该是联邦事务总理重选的年份。按照宪章规定,这一年将召开联邦全体成员国会议,从大明联邦各国中推举候选人,选出新一任总领联邦事务总理。但开年的连串讣告,让整个联邦的政治节奏骤然放缓。
正月十七,明国金陵府传来消息:宁国前任皇帝、第一任大明联邦事务总理朱权于凌晨寅时薨逝,享年八十八岁。
这个生于洪武十一年的皇室庶子,其生平几乎贯穿了大明从本土到联邦的转型全程。朱权的早年作为朱元璋第十七子,他自幼便在嫡庶有别的宗法制度下挣扎。
史载其34;五岁诵《孙子》,七岁能骑射34;,二十岁就藩大宁,短短几个月便练出34;带甲八万,革车六千34;的劲旅,更收服朵颜三卫,闯出34;宁王善谋34;的名号。
但这份努力始终未换得父亲特别的关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遗诏中,对于他这个杰出的藩王只字不提,只有老头子心心念念的好大孙朱允炆,而他们这些藩王,诸藩两字便一笔带过。
即便在逆境中,朱权的手腕仍显锋芒。抵辽东后,他借朱元璋留下的少量启动资金,联合当地女真部落,疏通辽河漕运,半年内便建立起涵盖抚顺、辽阳的防御体系,成为辽东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靖难之役改变了他的轨迹,四哥朱棣以34;平分天下34;为诺,诱其出兵相助,却在事成后软禁其部众,褫夺兵权,最终仅改封南昌。
《宁国史》记载,那段时期的朱权34;终日以琴棋书画自晦,府中遍布锦衣卫,连洒扫仆役皆为眼线34;,这种摆烂装傻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二十三年。
转机出现在洪熙年间的海外分封。时年四十六岁的朱权抓住第二批藩王赴海外的机会,被大侄子朱高炽分封到了吕宋。
不同于其他藩王依赖朝廷补给,他带着仅有的三千亲兵和招募的二十万移民,用三年时间平定吕宋土着叛乱,建立宁国根基。
《联邦拓殖志》记载,他在吕宋推行34;以夷制夷34;策略,联合熟番打击生番,逐渐消灭宁国土着,同时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使吕宋从蛮荒之地变为34;岁入稻数百万石34;的粮仓。
随着海外藩国增多,朱权凭借其资历与谋略,逐渐成为藩王中的意见领袖。在明国、越国等势力角力时,他牵头组织34;海外藩王同盟34;,为大明联邦的成立奠定基础。
联邦元年,他以全票当选第一任事务总理,在任期间确立了34;成员国平等议事技术共享军事联防34;三大原则,这些框架至今仍是联邦运行的核心。
退位后,朱权返回宁国,继续推动发展。他力主推进科学发展,博采众长,学习各国的造船技术,使宁国的造船业跃居联邦前三。
至其晚年,宁国虽然看似只有吕宋这一小块地盘,但已经是南洋诸国的盟主、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六大强国之一,之后更是在继任者的发展下,成为了太平洋霸主。
朱权的国丧尚未结束,二月廿二,扬国传来讣告:第二任联邦事务总理、扬国前君主朱高燧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这位朱棣第三子的一生,始终笼罩在34;被忽视34;的阴影中。《明太宗实录》里,关于朱高燧的记载寥寥无几,更多时候是作为34;太子朱高炽之弟汉王朱高煦之弟34;被提及。
史载朱棣对长子的仁厚、次子的勇武均有评价,
第325章 联邦国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