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国际交流几乎不可想象。而如今,他正身处其中,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
巡展最后一站来到敦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里的苍茫景象让苏明远想起了明代边塞的诗句。莫高窟前,展览帐篷如一朵朵白莲盛开在沙漠中。
当庆朝的缂丝屏风与敦煌飞天壁画并列展出时,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震撼了每一位参观者。
苏明远注意到一位外国游客正坐在角落,专注地临摹着展品。那人的画笔在纸上飞舞,既有西方速写的流畅,又暗含东方留白的意境。
“您的画很有神韵。”苏明远走近后不禁称赞道。
画家抬起头,露出一张被沙漠阳光晒得通红的脸:“这些飞天壁画让我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虽然技法不同,但对美的追求是相通的。”
苏明远点头:“东西方艺术正如两条河流,发源于不同的山脉,最终却汇入同一片海洋。”
夕阳西下,展览即将闭幕。苏明远独自走出帐篷,登上附近的一处沙丘。远望莫高窟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文明的火种,他忽然感到自己是何等渺小,又是何等幸运。
李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明远,原来你在这里。展览很成功,恭喜你。”
苏明远转身,看见李芳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留言册:“这是?”
“参观者的留言。我想你会想看看。”李芳递过册子,“你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明的深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明远翻开册子,各种语言的留言映入眼帘。有法国学生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着“谢谢让我看到美丽中国文化”,有美国学者详细描述了某件文物给他研究带来的启发,有华人孩子画下了展览中最喜欢的展品并写道“我为中国文化骄傲”...
最后一页,是一幅速写——画中的苏明远正站在祭天台浮雕前讲解,眼神专注而虔诚。旁边有一行小字:“感谢您让我们听到文明的声音。”
苏明远合上册子,抬头望向已然升起的明月。大漠中的月亮格外明亮,犹如一面明镜,照见古今。
“我不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文明,”他轻声说,“而是中国文明通过我,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它自己。我只是...一座桥梁。”
李芳会心一笑:“这座桥梁,连接的不仅是东西方,还有古今。”
远处,那位外国画家仍在作画,他的画笔下,敦煌飞天与庆朝纹样交织共舞,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语言。
苏明远忽然明白,文明真正的核心,不在于固守边界,而在于敞开胸怀;不在于重复过去,而在于创造未来。就像那云雷纹,被法国人称为“世纪的呼吸”,如今仍在呼吸,仍在生长,仍在连接着每一个渴望美与智慧的心灵。
夜风起,沙漠中的温度骤降。苏明远却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涌动。从巴黎到纽约再到敦煌,他带着中国文明走遍世界,最终发现,文明真正的归宿,在每一个愿意理解、尊重并创造美的人心中。
“回去吧,”李柔声说,“明天还有新的旅程。”
苏明远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月光下的莫高窟。千百年来,那里保存着文明的记忆;而今天,他们正在创造新的记忆。
文明之核,不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而在人类心灵的对话里。这一点,他这位穿越时空的状元,比任何人都有体会。
喜欢。
第11章 文明之核全球巡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