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夏的经济发展,在“星辰开拓者”计划的推动下,呈现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增长势头。
     旧时代的GDP概念,已经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星际经济总值”,以“功勋权重”为单位,衡量一个国家在太阳系经济中的贡献和影响力。
     根据“普罗米修斯”的统计,大夏的SEV在“启航节”后的半年内,增长了1200倍,稳居太阳系第一。其他国家的总和,也仅相当于大夏的五分之一。
     这种经济霸权,不是靠武力或掠夺,而是靠大夏人在星际开拓中的创造力、执行力和团结精神。
     大夏的星际采矿产业,成为了太阳系经济的支柱。无数“歌利亚”级和“开拓者”级飞船,从“天穹市”出发,驶向主小行星带。
     它们带回的,不仅是贵金属和稀有同位素,还有一种全新的、属于星际时代的工业体系。
     在火星赤道附近,大夏建起了太阳系最大的“星际冶炼中心”。
     这座完全由机器人和AI管理的巨型工厂,占地面积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它能将小行星运来的原始矿石,分解、提炼、加工成各种高纯度材料,供给“天穹市”的飞船制造厂和空间站建设。
     “老铁,这就是咱们大夏的星际流水线!”一个冶炼中心的工人,在直播中骄傲地展示着工厂的全景,“你看这台‘盘古II型分解炉,一小时能处理十万吨矿石,提炼出的钛合金,直接就能造飞船壳!这效率,地球上哪家工厂敢比?”
     除了采矿,太空农业也成为了大夏的强项。像张秀兰这样的“星际农民”,在大夏遍地开花。他们利用“普罗米修斯”提供的公开数据,研究不同星球土壤的特性,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太空环境的作物。
     在“天穹市”的生态穹顶内,大夏的“九州牧场”公司,建起了太阳系第一个“太空稻田”。
     这些水稻,经过基因编辑,能在低重力、高辐射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高产。每一粒米,都带着一种淡淡的荧光,吃起来口感清甜,被称为“星米”。
     “星米一号,吃一口,活到九十九!”“九州牧场”的广告语,传遍了太阳系。无数太空居民,点名要吃大夏的“星米”,因为它不仅美味,还象征着一种对地球故乡的怀念。
     大夏的文化产业,也在星际时代迎来了爆发。基于“神谕”网络的虚拟现实平台,大夏的影视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星际开拓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剧。
     比如《星海长歌》,一部讲述大夏第一批“开拓者”在小行星带冒险的史诗巨制,首映当天,就吸引了超过十亿人同时在线观看。
     “太震撼了!”一个观众在退出虚拟现实后,激动地评论道,“我感觉自己真的站在一颗小行星上,亲手挖出了第一块铂金!大夏的文化,牛逼到宇宙去了!”
     大夏的传统艺术,也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书法、国画、京剧,这些曾经在地球上逐渐式微的艺术形式,在“天穹市”找到了新的舞台。
     一位名叫李墨的书法家,将《兰亭集序》用全息笔写在了“天穹市”的穹顶上,字迹在星光下流转,成为了太阳系最着名的艺术地标。
     在“公民红利基金”和“功勋体系”的双重加持下,大夏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下,是几个普通大夏人的日常片段,展现了他们的幸福与梦想。
     张小明,25岁,新京的一名普通白领,职业是“星际物流规划师”。他的工作,是为“天穹市”到火星的货运飞船,设计最优航线。
     周六早上,小明睡到自然醒。他打开“神谕”终端,查看自己的账户余额。昨天的红利分红,又到账了五十万功勋点。他咧嘴一笑,心想:“这钱,够我买一艘二手‘开拓者飞船了!”
     他没有急着上班,而是先去社区的“星际体验中心”,体验了一把虚拟的“柯伊伯带探险”。
     戴上VR头显,他仿佛真的驾驶着一艘飞船,穿梭在冰冷的彗星群中。结束后,他和朋友们在体验中心的咖啡厅,讨论起了下个月的“星际旅行计划”。
     “哥们儿,咱去木卫三怎么样?”朋友小刚兴奋地说,“我听说那儿刚发现了一片液态湖泊,风景跟仙境似的!票价才两万功勋点,咱仨凑一凑,租艘私人飞船,玩一圈回来!”
     “行啊!”小明一口答应,“不过得先问问我女朋友,她说想去‘天穹市的星兰花圃,拍点婚纱照。”
     下午,小明去了新京的“星际集市”。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太空产品交易市场,从月球的岩石摆件到小行星的稀有矿石,应有尽有。他花了五千功勋点,买了一块刻着“希望”字样的陨石碎片,打算送给女朋友做生日礼物。
     晚上,他和女朋友约会,在一家“星海餐厅”吃了顿饭。餐厅的穹顶,能实时投影土星光环的景象。服务员端上来的“星米寿司”,每一粒米都闪着荧光。小明的女朋友一边吃,一边感叹:“这要是以前,咱哪敢想吃太空种的米啊?感谢神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李,65岁,退休的铁路工人,家住东海省的一个海滨小镇。他的退休生活,远比旧时代任何帝王都要精彩。
     每天早上,老李会去社区的“星际健身房”,用失重训练设备锻炼身体。这些设备,原本是为宇航员设计的,现在却成了老年人的标配。老李一边跑步,一边跟旁边的老伙计吹牛:“我这身体,飞到火星都没问题!下个月我要报名去‘天穹市旅游,住一周!”
     中午,老李会去镇上的“星际老年大学”,学一门“太空植物学”。他

第355章 旧世界的不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