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的生长情况。三个月后,她培育出的第一株“星兰”,在模拟的太空环境中盛开了。那是一种从未在地球上见过的、带着淡淡荧光的紫色兰花,花瓣上仿佛有星光在流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把照片发到了“神谕”网络上,标题很简单:“俺的太空兰花,漂不漂亮?”
帖子一夜爆火。弹幕和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
“秀兰姐牛逼!这花比我家楼下的花坛还漂亮!”
“天穹市必须给这花建个专属展厅!神王看了都得点赞!”
“求购!我要买一盆放我飞船里!功勋点随便开!”
没过几天,“天穹市”生态部的负责人亲自联系了张秀兰。
他们看中了“星兰”的独特美感和在太空环境下的适应性,直接下了一笔大订单,要她为“天穹市”的中央生态穹顶,供应十万株太空花卉。
“秀兰姐,你知道这订单值多少吗?”儿子激动地抱着她,声音都在颤抖,“一株星兰,市场价五千功勋点!十万株,就是五亿!妈,你发财了!”
张秀兰却没怎么激动。她只是坐在自家院子里,盯着那株还在实验箱里摇曳的星兰,傻乎乎地笑了:“发啥财啊,俺就是觉得,这花开在天上,怪好看的。俺这辈子,没白活。”
从此,张秀兰的花圃,从云滇的山间,搬到了“天穹市”的生态舱。
她的“星兰花圃”公司,成了太阳系内最知名的太空花卉供应商。她的花,不仅装点了“天穹市”的每一个角落,还被装进小型生态箱,运往了无数“开拓者”飞船,成为星际旅途中,唯一的乡愁。
而张秀兰自己,依旧住在村里。她用赚来的钱,把村里的路修了,把学校翻新了,还建了个“星兰博物馆”,免费向游客开放。她逢人就说:“俺没啥本事,就是种花种得好。这都是神王给的机会。俺得谢谢他。”
她家的客厅里,摆着一个全息雕像——李长夜伸手指着星空的形象。每天早上,张秀兰都会点上一炷香,虔诚地说:“神王保佑,俺的花开得更好,俺的村子越来越好。”
李长夜,这个名字,在大夏已经超越了“人”的范畴,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信仰、一种文明的图腾。
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被大夏人视为“神谕”的降临。他的每一句话,都被反复解读,奉为圭臬。
在“启航节”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大夏宣布,将李长夜的出生地正式更名为“启航城”。
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的朝圣地。每天,都有数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站在李长夜小时候走过的街头,感受那份“神性”的气息。
启航城的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高达百米的李长夜全息雕像。雕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他点燃星辰,照亮大夏。”
每到夜晚,雕像会发出柔和的光芒,与天上的星海交相辉映。无数人来到这里,献上鲜花、写下祝福,甚至有人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祈祷。
“我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是李先生让我们大夏人,第一次挺直了腰杆。”
一个来自北方的中年男子,在雕像前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我儿子现在在天穹市当工程师,他说,他每天上班都能看到木星!这要是放在以前,咱敢想吗?李先生,他不是人,他是神!是咱们大夏的神!”
这种崇拜,不仅仅停留在民间。在大夏的学术界、商界、甚至政界,李长夜都被视为“星际文明的引导者”。
新京大学的天文学系,专门设立了“长夜星际奖学金”,每年奖励那些在星际探索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获奖者的第一件事,就是录制一段视频,向李长夜表达感恩。
“我叫赵晴,感谢长夜奖学金,让我有机会参与‘天穹市的生态设计。”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在获奖感言中,眼含热泪,“李先生,您让我一个普通的女孩,第一次触摸到了宇宙的边缘。我这辈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您的梦想,变成全人类的现实!”
在商界,李长夜的名字,更是被无数企业奉为“护身符”。许多公司的名字,都以“长夜”或“星夜”为开头,比如“长夜科技”、“星夜航运”。甚至有公司直接在Logo上,印上李长夜的侧脸剪影,号称“有神王加持,生意必兴隆”。
大夏的社交网络上,关于李长夜的迷因层出不穷。有人把他发布会时的挥手动作,做成了表情包,配文:“神王一挥手,财富全都有!”
还有人把他的演讲片段,剪辑成了一首电音神曲,歌词全是“星辰大海”、“功勋权重”、“七十万亿亿”,在年轻人中火得一塌糊涂。
喜欢。
第354章 神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