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放假以后,沈老每周去中医院坐诊的那两天,柳青每次都会一同前往,一边帮沈老打下手,一边积累实践经验。
     在中医院里,柳青跟随沈老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病症,这使她的中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人情冷暖,也让她感慨万千。
     这天,一对夫妻抱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小男孩儿,神色匆匆的走进诊室。小男孩儿看上去不过四五岁,眼神呆滞,身体还时不时微微颤抖。
     因为孩子年纪小,表达不清楚,孩子母亲只知道这几天孩子吃不好,睡不香。
     沈老为孩子仔细把脉,接着又观察孩子的舌苔、眼睛,详细询问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沈老的耐心引导下,孩子母亲终于回忆起,孩子是在院子里跟孩子们一块玩耍回来后,才渐渐发现不对劲的,而且跟他一起的孩子也有一个跟他的症状类似。
     经过一番检查,沈老终于发现孩子头皮上有一个微小的红点,最终诊断出孩子的病因是虫子叮咬,毒素侵入体内所致。
     经过一番治疗,孩子病情有所好转。
     等孩子母亲带着孩子离开后,沈老对柳青说道:“儿科向来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年纪小,无法清晰表达自身状况,我们只能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来找出病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十足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柳青听后,陷入的沉思。
     又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前来就诊,小女孩儿身形瘦弱,面色蜡黄。沈老通过手诊判断,孩子是因长期饥饿导致的营养不良。
     “怎么可能,我家生活条件挺不错的,怎么会让她吃不饱饭呢?”孩子母亲十分生气,不愿接受这个诊断结果。
     沈老也不生气,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我行医多年,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建议你回去好好问问家里人吧。”
     后来,孩子的母亲回去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的奶奶有些重男轻女,平时孩子母亲不在家时,奶奶总让孩子喝米汤充饥,孩子每次都只是喝个水饱,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营养不良。
     之后,孩子母亲特意前来感谢沈老,说已经跟老人分开居住,孩子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
     像这样的病案并非个例,同样也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病情耽误治疗的,更甚至因为不信任大夫的诊断,而导致孩子失去生命的。
     柳青深深感受到中医儿科的重要性,大夫看似救的是一个孩子,实际上救的却是一个家庭。
     于是,柳青决定将中医儿科作为自己未来的主攻方向。
     听到她的决定,沈老并没多说什么,只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在中医儿科这个领域,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更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与细心,你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柳青表示自己有信心和决心,一定会把儿科学好。
     沈老为了帮助柳青更好的学习中医儿科,他特意带着柳青拜访

第332章 周洋出事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