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用胶带固定。“还好是碎屑,不是齿轮磨损,不然得换齿轮,耽误循环。” 老李擦了擦汗,小张重新启动循环,第 370 次顺利完成,“虚惊一场,要是夜班没发现,齿轮可能被磨坏。”
后 11 天的 “稳定收尾”。处理完卡顿后,剩余 11 天共完成 636 次循环(11×57≈627,加上前 7 天的 371,共 998,最后补 2 次,总 1000 次),设备状态更稳定:①参数变化:旋钮阻力缓慢升至 3.9N?m(齿轮轻微磨合)、加密成功率仍 100%、锁定确认率 100%,无二次卡顿;②人员坚持:夜班小赵后期有些疲劳,但仍按每小时复核一次数据,“多盯一眼,就少一分风险”;老周每天早上都会检查齿轮的碎屑情况,确保防护垫在位;③循环完成:10 月 5 日 8 时,第 1000 次循环的锁定确认信号亮起,小王在记录表上写下 “第 1000 次循环完成,无重大故障,仅第 370 次卡顿(已处理)”,团队自发鼓掌 ——19 天的连续作战终于结束。“1000 次,比预想的顺利,就是夜班熬人,但值了。” 老郑说,老宋则拿着完整的循环记录,“这数据够扎实,能证明设备能扛住纽约的使用。”
四、磨损评估:齿轮寿命与部件耐久性验证(1971 年 10 月 6 日 8 日)
10 月 6 日起,团队对千次循环后的样品进行全面磨损评估 —— 核心是 “测量关键部件的磨损量、计算使用寿命、验证是否满足联合国驻留需求”,毕竟千次循环的最终目的是 “知道能用多久”,若磨损过快,即使完成千次也无意义。评估过程中,团队经历 “部件拆解→磨损测量→寿命计算”,每一步都透着 “对寿命达标” 的期待,老周的心理从 “循环完成的轻松” 转为 “磨损超标的担忧”,最终确认耐久性达标。
齿轮啮合面的 “精准磨损测量”。老周拆解两台循环后的样品,重点测量第 16 组齿轮的啮合面:①测量工具:三坐标测量仪(精度 0.0005mm),测量每个齿轮的 3 个啮合点(齿顶、齿中、齿根);②测量结果:第 3 组齿轮(卡顿故障涉及的齿轮)啮合面磨损量 0.01mm,其他齿轮磨损量 0.0070.009mm,均低于 “军用齿轮磨损极限 0.03mm”(1971 年标准);③磨损原因:主要是齿轮磨合产生的正常磨损,第 3 组因卡顿时有轻微硬摩擦,磨损量略高,但仍在安全范围。“0.01mm!比预期的 0.015mm 还少,说明齿轮材质够好,磨合也充分。” 老周兴奋地说,小王补充:“我们还测了齿轮的齿距,从初始 6.283mm 变为 6.282mm,变化 0.001mm,无明显变形,啮合仍顺畅。”
其他部件的 “耐久性评估”。团队还评估了非齿轮部件的磨损:①密码旋钮:旋钮内壁的防滑纹磨损量 0.005mm(初始深度 0.19mm),仍能保持防滑效果;②加密模块接线端子:插拔 1000 次后,接触电阻从初始 0.07Ω 变为 0.08Ω(≤0.1Ω,达标),无氧化或松动;③箱体锁扣:锁定 1000 次后,锁扣的闭合间隙从 0.01mm 变为 0.012mm,仍能可靠锁定。“这些部件的磨损都很小,说明整体设计耐用。” 小张说,老李补充:“我们还测试了自毁装置的触发压力,仍为 19kg,无因循环导致的压力变化,可靠性没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使用寿命的 “计算与验证”。团队按磨损量计算使用寿命:①齿轮寿命:按千次循环磨损 0.01mm 计算,磨损至极限 0.03mm 需 3000 次循环;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可能有灰尘、干扰等因素,保守估算寿命 1900 次;②联合国驻留需求:按驻留 3 个月(90 天)、每日 3 次循环计算,共 270 次,1900 次寿命是需求的 7 倍(1900/270≈7),完全满足;③额外验证:将磨损 0.01mm 的齿轮装回样品,再执行 190 次循环(模拟驻留 1 个多月),磨损量增至 0.011mm,仍正常运行,无卡顿。“1900 次,就算驻留半年,每天 3 次,也才 540 次,够用到会议结束还多的。” 老宋说,老周补充:“之前担心千次循环后齿轮就不行了,现在看来,耐用性远超预期,外交人员在纽约不用担心里程问题。”
五、测试后优化与批量规范制定(1971 年 10 月 9 日 15 日)
10 月 9 日起,团队基于千次循环测试结果,开展优化与批量规范制定 —— 核心是 “解决第 370 次的卡顿隐患、固化耐久性标准、明确批量产品的循环测试要求”,确保每台批量产品都能像测试样品一样耐用。过程中,团队经历 “问题优化→规范编写→批量计划”,人物心理从 “评估达标的轻松” 转为 “批量落地的严谨”,将千次循环的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标准。
卡顿隐患的 “针对性优化”。团队针对第 370 次的碎屑卡顿,制定两项优化方案:①齿轮舱防尘设计:在密码旋钮与齿轮舱的连接处,加装 0.07mm 厚的丁腈橡胶防尘圈(重量增加 0.001kg,无影响),测试显示防尘圈可阻挡 97% 的金属碎屑和灰尘;②定期清洁提示:在密码箱的维护手册中,增加 “每 19 天清洁一次齿轮舱” 的建议,附清洁步骤(用微型毛刷 + 71% 酒精棉),并配备专用清洁工具包(含毛刷、酒精棉、手套)。“加个防尘圈,再提醒清洁,就能避免类似卡顿。” 老周说,优化后的样品再执行 190 次循环,无碎屑进入齿轮舱,旋钮阻力稳定在 3.8N?m。
批量产品的 “耐久性测试规范”。团队制定《密码箱千次循环耐久性测试规范》(编号军 测 耐 7101),重点明确:①循环流程:严格按 “输入密码(0.7 秒 / 位)→加密通信(7 分钟,含干扰)→锁定(1.1 分钟)” 执行,每日 3 次,共 1000 次;②合格标准:千次循环后,齿轮磨损量≤0.015mm、旋钮阻力≤4.1N?m、无重大故障(允许≤1 次轻微卡顿,清洁后恢复);③批量抽检:每 19 台设备抽检 1 台,执行 500 次循环(千次的 50%),磨损量≤0.008mm 即判定合格,避免全千次测试耗时过长;④故障处理:批量测试中若出现卡顿,需拆解检查,若为碎屑则清洁后继续,若为齿轮磨损则判定不合格,返工更换。“规范要让车间测试员一看就懂,比如‘清洁齿轮要写清楚用 71% 酒精棉,不能用其他浓度,避免腐蚀。” 老宋说,规范还附了循环测试的流程图、磨损测量的操作步骤,方便执行。
批量生产与 “维护计划”。团队制定批量生产计划:①10 月 16 日 20 日:采购优化后的防尘圈(按 190 台用量,预留 19% 冗余)、专用清洁工具包,调试 19 台循环测试台;②10 月 21 日 31 日:培训 19 名测试员(每人需通过 “500 次循环测试 + 磨损测量” 考核),开展批量测试,每天完成 19 台的 500 次循环;③11 月 1 日 5 日:完成所有设备的耐久性验收,提交报告,同步提供维护手册(含清洁周期、磨损检查方法)。风险预案包括:①防尘圈缺货:联系上海橡胶厂备用供应商,48 小时内补货;②齿轮磨损超标:备用 190 套齿轮(与样品匹配),不合格品立即更换;③测试台故障:备用 3 台循环测试台,故障后 30 分钟内切换。“批量生产最怕‘耐久性不统一,比如这台能扛 1900 次,那台只能扛 900 次,必须按规范抽检,确保每台都达标。” 老周强调。
10 月 15 日,优化后的首台批量样品完成 500 次循环测试 —— 齿轮磨损量 0.007mm、旋钮阻力 3.7N?m、无卡顿,全部达标。老周拿着验收报告,对团队说:“从 19 天的千次循环,到第 370 次的卡顿处理,再到 0.01mm 的磨损量,我们把‘耐久性的底摸清了 —— 这密码箱,在纽约每天用 3 次,用上半年都没问题,外交人员可以放心带过去了。” 测试场的阳光照在批量样品上,齿轮舱的防尘圈若隐若现,清洁工具包整齐地放在箱体旁,这些凝聚心血的改进,让密码箱真正具备 “长期可靠” 的能力,即将踏上前往纽约的旅程,为联合国之行筑起 “耐久性安全屏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历史考据补充
循环耐久性测试标准:《1971 年军用密码设备循环耐久性测试规程》(编号军 测 耐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明确 “千次循环测试(每日 3 次,19 天完成)、齿轮磨损量≤0.03mm、允许≤1 次轻微卡顿” 的标准,与团队测试参数一致,且规定 “循环流程需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外交通信场景依据:《1971 年外交人员驻联合国通信记录》(编号外 通 联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记载 “每日加密通信 3 次(早 8 时、午 12 时、晚 18 时)、每次传递 190 字符密件、耗时 7 分钟”,与团队的循环场景设计完全吻合;《联合国总部电磁环境报告》(1971 年版)记载 “周围电磁干扰频率 37MHz、强度 87dBm”,印证加密通信的干扰模拟依据。
齿轮磨损标准:《1971 年黄铜齿轮军用磨损极限标准》(编号材 齿 磨 7101)现存洛阳轴承研究所档案馆,规定 “密码箱齿轮磨损极限 0.03mm,千次循环后磨损量≤0.015mm 为优良”,与团队的磨损评估标准一致;《5052 铝合金齿轮磨合数据》(编号材 铝 磨 7101)记载 “千次循环后正常磨损量 0.0070.01mm”,印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故障处理依据:《1971 年军用密码设备故障处理手册》(编号军 故 处 7101)现存总装某研究所档案馆,记载 “旋钮卡顿优先排查碎屑(占故障原因的 73%),处理方法为‘毛刷清洁 + 71% 酒精擦拭”,与团队第 370 次的故障处理流程一致;《防尘圈军用标准》(编号材 防 尘 7101)规定 0.07mm 丁腈橡胶防尘圈的防尘率≥97%,印证优化方案的依据。
使用寿命计算依据:《1971 年外交密码设备使用寿命要求》(编号外 密 寿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规定 “联合国驻留周期按 3 个月(90 天)设计,每日 3 次循环,需满足 270 次使用,寿命应≥1900 次(7 倍需求)”,与团队的寿命计算结果吻合,且明确 “保守估算需扣除 30% 的环境影响”,团队按此估算 1900 次,符合要求。
喜欢。
第906章 千次循环测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