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9章 宏战略直插敌后 渡泾河战胜天险[1/2页]

浊流滚滚 泾河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飞快就过去了,岁月到了一九四八年。
     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围剿延安,企图把工农红军在陕北全部消灭。陕北军民进行了陕北保卫战,转战数月,终于打败了胡宗南。吃了败仗的胡宗南,节节败退。工农红军经过养精蓄锐,战略格局从防守转变成了进攻,红军也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经过不懈的努力,不到半年时间,就把敌人赶到泾河以西。形成泾河以东为红区,泾河以西为白区的自然分界线。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为了扩大战果,决定向西北挺进,制定了西府战役。就是直捣西安西后方宝鸡,即切断敌人西线供给之路,又能防止西安守防部队,向西撤退的后路,对西安形成包围之势,西进部队,行进要隐秘,快速穿插,及早赶到目的地。
     国民党正规部队,在县城驻防。他们认为,三道梁的泾河段,河水流急,不宜大部队过河,只要前沿,发现对岸有大部队行动迹象,就可及时传回信息,国民军就可调动正规军,在沿途阻击。所以他们重点放在主干道,以及各个关口,设立关卡。泾河沿线设防,还是依靠保安队,站在最前沿,充当眼线。
     游击队袭击张家堡后,保安队又调来兵力驻守,尽管保安队补充了兵力,但和其它据点相比,三道梁的兵力布置相对较弱。
     西北野战军根据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决定西行路线的突破口,选择在张家堡。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缘由就是,张家堡向西,山梁纵横,沟豁处处皆是,南北车辆不能横行补给,车辆要绕行山梁几十里,且交通不便,只适宜步兵潜行,见沟翻沟,见岭越岭。大兵团可以利用山梁掩护,快速深入敌后,让敌人摸不清西北野战军的意图,在短时间内,通过麟游岐山方向走捷径,迅速攻占宝鸡,达到西府战役的战略目标。为解放全中国伟大战略方针,打下坚实的基础。
     槐庆游击队接到上级通知,要对泾河沿岸据点进行袭击干扰,打乱国民党正规军布防,掩护大部队安全渡河。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配合大部队的行动。
     接到上级指示后,四月十五日晚,槐庆游击队队长赵彦芳、政委牛大刚,指导员张大年,一起开会,研究迎接西北军过河的方案。
     真是: 反攻敌人定方案,西府战役意深远。
     全国上下一条心,潜入敌后破围圈。
     队长赵彦芳看着政委和指导员说道:“根据上级指示,西北野战军,要通过张家堡这个渡口渡河,一个兵团的人员,用那个小船渡河,最少需要一天时间。保安团在张家堡的三道梁上,安装有三只眼睛,西北军大部队东在东岸行动,保安团肯定会发现,消息会迅速传到槐庆府。国民军二零三团,就会派部队半路阻击。上级命令我们,要在西北军渡河的时间内,封锁三道梁上的三个据点,打瞎他们的眼睛,不能让他们把西北军渡河的消息,送到槐庆府,确保大部队安全渡河。牛政委,你去通知地下党交通站,让在渡口摆渡的人,协助大部队过河。我们及早做好计划,你们两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牛政委首先说道:“三道梁有三个据点,每个据点都有一连保安队的人员把守,所以我们也必须兵分三路,前去阻击和干扰。让交通员和兄弟部队联系,让他们过河后,派三个小队,帮我们把据点拿掉,让敌人弄不清,究竟过河多少部队。”
     张指导员接着说道:“我们分散兵力,不能攻下三个据点,只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把敌人围在据点里,不让把情报送出去。”
     赵队长也接着说:“是的,我们现在不能集中兵力,三个据点,分别在三个山头,我们必须兵分三路。上级命令很清楚,我们只要封锁住三个据点,坚持到大部队过了河,我们就算完成任务,这三个据点,在大部队面前,那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够大部队吃的。”
     牛政委说道:“是的,我们要提前去埋伏在据点周围,敌人出门,我们就打,那时,敌人认为我们要攻据点,肯定是坚守着不敢出来,我们就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等到敌人明白我们的意图,估计大部队早就行动了。过河的先头部队,只要能及时增援我们,据点很快就会被拿掉,敌人也就没有时间,把情报送出去。”
     张指导员说道:“枪炮声响起,南北两边的据点的保安队,肯定会听到声音,认为是游击队袭击据点,他们肯定会来增援,我们还要严防增援的敌人。”
     赵队长说道:“保安队都各自守着自己的据点,来增援的人肯定不会多。估计就是派一小撮前来打探消息。三道梁有深沟相隔,在沟边就能发现对面的人员是否行动。南边山梁,和张家堡属于一个放区,有可能派兵增援,攻击南边的队伍,要在沟边设阻击点,阻击增援部队。北边跨县,属于另一个团防守,他们来增援的可能性不大,只留人在沟边观察就好,如果发现有敌人行动,可迅速报告,北边再派人去阻击。在沟边占着有利地形,可以居高临下,压制敌人。尽可能给大部队多创造一点渡河时间,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的增援。张家堡的据点,距离渡口最近,要坚决封住他们,不能让他们踏出据点半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牛政委接着说:“赵队长分析的,我非常认同,就按我们分析的,前去阻击,南北再分出一个小组,在沟边防止增援部队,各自按计划执行。”
     赵队长说:“好,我们现在决定:兵分三路,我们三人,分别带队。牛政委在南路,张指导员在北路,我就在中路张家堡,迎接大部队。大部队过河,拿掉据点后,各自分别撤回。”
     “好,执行命令。”牛政委和张指导员异口同声的回答。
     十六号晚,游击队兵分三路,利用夜色掩护,潜行在去往三道梁的路上,黎明前,在三个地堡周围设好了埋伏。
     真是: 定好计划围据点,又防敌人来外援。
     迎接兵团过泾河,战略意愿需实现。
     张家堡自从张魁出事后,保安队大队长邱佩,立刻派来一个兵痞出身的马刚,任中队长。
     此人在二虎守长安时,随刘镇华部队攻打过长安城,他是一名机枪手出身,因受伤返回。后遇见邱佩,深得邱佩青睐。邱佩认为张家堡尤为重要,就破格提任马刚,并派马刚前来张家堡镇守,寄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马刚感激邱佩重用,给邱佩要下足够的补充后立誓,要死守张家堡,要与据点共存亡,保证不辜负大队长的重望,这种行为,深得高县长欢喜。
     马刚来到张家堡,看了现状认为:张家堡的地堡,虽然可以防身,但经不住炮弹的攻击,一旦坍塌,人会全部埋在里边,没有安全可言,只能当一个了望窗口使用。这里分散兵力,补充弹药不便,一旦被围困,就没有退路。
     应该集中全部人员,坚守乡公所的了望台。乡公所的院子,相对独立,又有窑洞可以囤积物资,人员也可以藏匿,平常生活也可保证,所以,白天只在地堡那里站岗,了望,晚上就回到乡公所,这样就可保保安队人员的安全。
     他把前边的乡公所,前边的了望台,进行了升高并

第179章 宏战略直插敌后 渡泾河战胜天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