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离去后,山中结界渐露破绽,不复当初天衣无缝之态。
他在结界外围徘徊多时,待到子时将临,结界稍显松动。嬴政分出一缕元神潜入,却见山中漆黑一片。正欲施展天眼通查看,忽被一股沛然之力裹挟,转眼间已至巍峨山巅。
34;此处...非是北邙?怎会是泰山?34;
曾在秦时世界举行封禅大典的嬴政岂会认错泰山形貌?正疑惑间,忽见山顶光芒万丈,有人唤他上前。
嬴政刚欲迈步,便觉浩瀚威压临身,迫得他几乎要跪地臣服。
34;放肆!34;
他沉声喝道。身为仙秦主宰,即便面对帝君之尊,也绝不低头。
泰山峰顶确有一位帝君巍然屹立。此人身影挺拔,衣袍翻飞,身着青玄君袍,头戴苍璧七旒冠,腰间挂着通阳太明印。
34;难道是……东岳天齐大帝?34;
第五十章 天庭地府,泰山府君
东岳绝顶,帝君真身遥望沧海,似在观天地运转。忽而转身垂眸,俯视山中诸神:34;天道至公,神明可证。人道轮转,当遵天理——盈满则损,不足则补,势不可尽,福不可享绝,祸不可倾覆。34;
34;此三者,暗合天道,顺应至理,正是周天循环,永续不绝。34;
嬴政望向跪伏众神,只见其形影朦胧,或仅余光环流转,顿时明白此乃帝君开辟的灵台幻境。
且是即将消散的灵台幻境。
东岳大帝声若金石相击,龙吟虎啸。纵是虚影,其威严仍令嬴政心神震动,更确信这位传闻陨落五百年的帝君,实与天庭紫薇大帝比肩。
即便陨落五百载,余威仍能震慑众生。仙道帝君威能至此,不知自己何时才能突破仙凡界限,登临此境。
泰山府君东岳大帝,威震三千世界。五百年前执掌地府,十殿 ** 亦需俯首,座下仙真无数。
34;东岳泰山君,统御五千九百神明,执掌生死大权,为百鬼之主,享万民供奉。34;
在佛门未至之地,他乃幽冥至尊,鬼神共主,掌管人间祸福生死,几与东方天庭分庭抗礼!
这是何等显赫的权柄!
泰山府辖七十二司、三十六狱,统御阴司地只,人间城隍土地皆归其统辖。当年地府威势,更在天庭之上。
彼时百姓香火最盛者非玉皇如来,而是地府诸神。万民祭祀之诚,远超供奉先祖。
善恶有报,天理昭然!
神道曾为人间指明方向,那时世人皆信神明在上,即便是顽固儒生也不敢妄言34;子不语怪力乱神34;。
阴司对于凡人而言,远比天庭更为重要,地府的权柄维系着世间公正,让34;善恶有报34;不再虚妄。
五百年后的今日,多少权贵作恶多端却能寿终正寝;又有多少良善百姓,勤勤恳恳却饱受苦难,最终抱憾而终。
死亡对善恶同等无情,但善恶当真能得到应有报应吗?
魂飞魄散后,公道何在?这世道早已崩塌,妖魔横行,人心沦丧,往日敬畏之心荡然无存。
道义何在?
地府神明消散殆尽,天庭众神虽享人间香火,却对世间公道漠不关心。仙佛布局只为 ** 妖魔,道德沦丧与否无人过问。
自古以来,唯有那位立于泰山之巅的伟岸存在,秉承天命,让善恶终有报应,为苍生求得公道。
世间陨落之后,何人能担此重任?
地藏王菩萨?佛门虽有因果之说,却需待来世方能显现,菩萨们亦不会干预人间种种。
这让赢政颇感棘手。地府支离破碎,势力衰微,搜寻特殊魂魄或某些人的转世之身,已变得难如登天。
当初岳银瓶能顷刻觉醒前世记忆,全赖自身武道元神与陈泥丸的灵丹相助。然而,那些未曾修行的凡人又当如何?
譬如仙秦四大神将之一白虎将军郑吒的挚爱之人。赢政曾承诺带他闯入地府寻觅罗莉转世,如今地府踪迹全无,该如何兑现诺言?
正沉思之际,赢政忽觉帝君已止住话音,正凝视着自己。
那双幽深的眼眸仿佛无底深渊,蕴藏着难以揣摩的玄机。
天地沉寂,时间凝滞。
跨越五百载光阴,东岳大帝与仙秦之主四目相对。
那深渊般的眸中掠过复杂情绪:洒脱、无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遗憾。
赢政眉梢微挑:34;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34;
34;未曾想,世间还有人记得朕的名号。34;
帝君负手而立,云淡风轻间尽显天地主宰之威,顺者昌逆者亡的帝王气魄展露无遗。
34;你
第566章 想必你对此界历史更感兴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