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两位?”
高鸿志颇有兴趣地望着他,想要知道这两位到底是谁。
要知道,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能被刘希贤提名的人选,想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万一他底下锦衣卫查出这些人有什么贪污舞弊行为,别说进内阁,刘希贤的脸面也没地方放。
谢于乔和王鏊也很惊讶,他们竟完全没听说过这两个人,内阁首辅居然愿意亲自为他们推荐。
他们本以为刘希贤会选择什么老资历的重臣呢。
“这两位,是我大明朝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
“更是未来朝堂上的顶梁柱!”
“两人不仅才华出众,能力也极为出色。”
刘希贤正色地说:“他们就是镇国公您手下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王守仁和李循环!”
听罢,高鸿志一脸错愕地望着刘希贤。
这位刘阁老,这是在主动示好,想要推动王守仁和李循环进内阁啊!
谢于乔和王鏊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心里都在埋怨刘希贤,这老狐狸,他们还以为是哪个重臣要入阁呢。
居然提名的是两位锦衣卫的同知!
而且这两个人,不都是高鸿志身边的亲信么?
不过,谢于乔反应也是很快,他随即正色说:
“刘大人说得没错,王守仁和李循环确实都是国家难得的人才,让他们入阁,一定会对国家大有益处。”
“我同意让他们加入内阁。”
“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确实值得进入内阁。”王鏊也跟着点头表示支持。
高鸿志笑了笑说:“这两人现在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官,要进内阁,恐怕不太合规矩。”
“再说李循环年纪太轻,还需要锻炼锻炼。”
“而王守仁,从龙场驿的驿丞,到如今的从三品官,时间又太短。”
“他们要是突然进了内阁,恐怕会引起其他官员的质疑。”
因为在大明朝,内阁成员最低也得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员。
要么是尚书,要么是侍郎,不是随便哪位官员都可以进的。
而按照制度,一般只有六部侍郎才有资格入阁。
尚书级别更高,是正二品,在朝廷里地位极重。
“高阁老所顾虑的,我完全理解。”刘希贤说。
“但有没有能力,并不完全靠年资说话。”
“秦朝时候甘罗十二岁就担任高官,那李循环为何就不能进入内阁?”
“更何况,不论是王守仁还是李循环,在锦衣卫之中都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人进内阁,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他们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的身份,这样的职务,自然不适合加入内阁。”
“所以我提议,将王守仁提升为户部左侍郎。”
“以这个职位的身份入阁最为妥当。”
“户部是我们大明朝至关重要的职能部门,需要一位像王守仁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锦衣卫出身官员来坐镇。”
“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真正用在国家的重要事务上。”
“尤其是等镇国公妥善处
第593章 不可多得的杰出青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