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章 厦门:鼓浪屿琴声、侨乡旧梦与海港青春的轻快节奏[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座博物馆不大,但却是全城最有温度的地方之一。陈列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封封来自马六甲、槟城、旧金山、鹿特丹的信件和老照片。
     讲解员是位六十出头的老人,他说:“厦门人,骨子里都带点‘漂的因子。”
     我问他:“你们为什么那么愿意走出去?”
     他轻声说:“因为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海那边不一定有金山,但有活路。”
     我望着一封1903年的信,上面写着:“爹娘吾安,儿已在爪哇码头作工,勿念。”
     我写下:
     “厦门不是出海口那么简单,它是家与世界之间的信使。每一个出走者的影子,都藏在这城的港湾回声中。”
     四、曾厝垵:浪人街与青春色
     下午我去了曾厝垵。
     它原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渔村,如今却成为文艺青年、自由旅人、背包客的集聚地。
     在狭窄的巷子里,有咖啡馆、手工店、独立书屋,还有正在弹吉他唱歌的年轻人。
     一位画素描的女孩对我说:“我不知道要去哪儿,但这里让我觉得还可以再想一会。”
     我坐在街角喝了一杯菠萝啤,天色渐暗,霓虹初亮,巷口的灯牌开始闪烁,不刺眼却明亮,像这座城市的性格——活泼但不吵,青春却不肤浅。
     我写下:
     “厦门的年轻,不是张扬的热闹,而是藏在吉他弦间、糖水杯里和海风之间的那点‘愿意慢的自在。”
     五、地图与海港轻快的变奏章
     夜深,我坐在旅馆阳台,望着远处高楼剪影与东渡港口灯火。
     我摊开地图,从漳州的古厝与南调,一笔滑向厦门的琴声与潮鸣,旋律陡然轻快起来,就像一支沉稳慢歌忽然切入了副歌。
     我在《》页脚写下:
     “厦门是中国东南海岸的轻快变奏,是一段鼓点、一句副歌、一声钢琴,它让旅人停下脚步,却也重新想起该怎么走。《》在此奏响青春章,是一段港口之城的轻盈旋律,也是一段侨乡旧梦的回音。”
     风起,潮落,故事仍在继续。
     我轻声说:
     “下一站,是汕头。
     那是另一个漂泊者的归岸,一段潮汕语与百货楼的古老商业协奏。”
    喜欢。
  

第63章 厦门:鼓浪屿琴声、侨乡旧梦与海港青春的轻快节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