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块破片,杀伤半径达 65 米。发射系统采用固定发射架倾斜发射,作战准备时间约 30 分钟,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发射的反应时间为 810 分钟,需要 810 名操作手协同作业。
红旗 2 定型后,并未停止升级的脚步。针对实战中暴露的问题和技术发展需求,我国先后推出多个改进型号。1973 年,红旗 2 甲定型,重点提升了抗干扰能力,采用新型雷达频率捷变技术,可有效应对敌方电子干扰;
射程延长至 42 公里,射高提升至 32 公里,扩大了防御范围。1984 年,红旗 2 乙列装,换装了固体燃料发动机,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同时改进了制导系统,命中精度提升 20%;
战斗部采用新型炸药,杀伤威力提高 15%。20 世纪 90 年代初,红旗 2 丙完成改进,引入数字化火控系统,配备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 6 个目标并引导 3 枚导弹攻击,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至 6 分钟,具备了一定的多目标作战能力。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红旗 2 迎来大规模列装期。随着生产线的逐步完善,年产量从最初的几十枚提升至数百枚,先后装备空军、陆军防空部队及海军岸防部队,成为我国国土防空体系的核心装备。
在部署上,红旗 2 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营配备 6 部发射架、1 部制导雷达和相应的指挥通信系统。从东北边疆到南海岛礁,从西北戈壁到东南沿海,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高空防空网。
在 1984 年国庆 35 周年阅兵式上,红旗 2 导弹方队首次公开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自主防空武器的发展成果。
服役期间,红旗 2 多次参与实战和重大军事行动。1967 年 9 月,刚列装不久的红旗 2 在浙江嘉兴上空击落美制 U2 高空侦察机,创造了国产防空导弹实战首胜的纪录。此后,它在边境防空、要地防御等任务中屡立战功,成为扞卫国家领空安全的 “空中长城”。 进入 21 世纪,随着新型防空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红旗 2 的性能逐渐落后于时代。其液体燃料发动机维护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有限,难以应对隐身战机、巡航导弹等新型空中目标。
2010 年前后,我国开始逐步淘汰红旗 2 防空导弹系统,取而代之的是红旗 9、红旗 12 等新型防空导弹。这些新型装备采用相控阵雷达、主动雷达制导等先进技术,具备射程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等优势,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体系进入现代化新阶段。
喜欢。
第824章 国内硬塞过来的订单(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