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1章 大造文学,拒羌称奇[2/2页]

济公传奇 王钟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战死于褒中,郑勤出屯褒中。
     主簿段崇,与门下史王宗原展,奋身扞勤,并皆斗死。骑都尉任仁,出兵援助三辅,战无一胜。部下士兵又不守纪律,乃由朝廷派遣缇骑,将任仁絷归,下狱处死。
     护羌校尉段禧病殁,接替乏人,不得不再次起用侯霸,使他出屯张掖,防御羌人。
     羌众转而侵略河内,百姓多南奔渡河,络绎不绝。北军中侯朱宠,奉命率五营兵士,前往固守孟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为五营。
     并有诏令魏郡赵国常山中山数处,缮筑坞候六百十六所,分段防御边境。偏是沿边长吏,多籍隶内郡,不愿在外战守,纷纷请徙郡县人民,暂避寇难;朝廷亦弄得没法,乃令陇西徙治襄武,安定徙治美阳,北地徙治池阳,上郡徙治衙县。
     这令一下,四郡长吏,当然大喜,急促人民徙居,自己也好避开虎口。我能往,寇亦能往,岂能趋避所能了事?无如百姓多恋居故土,不愿徙去,惹动官吏怒意,饬令吏役刈去禾稼,拆除墙屋,毁去营堡,除去积聚,硬是逼迫百姓移徙。可怜百姓流离分散,颠沛道旁,老弱转沟壑,妇女踬山谷,一大半送命归阴;只有一小半壮丁,还能勉强支撑,随官流徙,侥幸生存。这些官员的狠毒残忍比羌寇还要厉害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前征西校尉任尚,已经免官,再奉召为侍御史,出兵击打叛羌。至上党牛头山,与羌众交锋数次,幸得胜仗,羌众散走,河内少安。乃撤回孟津屯兵,仍戍洛阳。
     不久,汉阳(治今甘肃甘谷东)人杜琦、杜季贡兄弟和王信等与羌通谋,于九月聚众起义,攻占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城,杜琦自称安汉将军。
     十一月,汉阳太守赵博,暗中派遣刺客杜习,混入上邽,刺杀杜琦,斩获其首级,还献郡守。季贡与王信率众据樗泉营。
     赵博以闻,诏封杜习为讨奸侯,赐钱百万;再令侍御史唐喜,领兵前往讨伐杜季贡和王信。王信等据住樗泉营,被唐喜一鼓攻破,斩首六百余级,王信亦伏诛。
     惟杜季贡部逃脱,北归滇零,驻丁奚城(今宁夏灵武南)。
     适滇零病死,其子零昌继为羌酋(羌部首领),年尚幼弱,未知大计,但使杜季贡为将军,别居丁奚城。这统是永初五六七年间的事情。
     到了永初八年,汉朝廷改年号为元初,又出了一个羌豪号多,为当煎勒 姐 诸羌总帅,抄掠武都汉中。巴郡有一种蛮人,当前汉开国时,曾受汉高祖恩诏,免输租赋,蕃息多年,因闻羌人屡扰汉中,所以奋然投效,愿为汉助。蛮俗好用板隃,与敌相斗,时人号为板隃蛮。
     这板隃蛮约有数千,与汉中五官掾程信会师,出击号多,号多败走,退屯陇道,与零昌合。
     (号多是东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
     护羌校尉侯霸,率同骑都尉马贤,复掩击号多,杀毙二百余人,号多复遁。越年侯霸病终,即令前谒者庞参接任。庞参招诱号多,恩威并用,号多乃率众请降。
     庞参遣号多入朝,蒙给侯印,使还原镇;庞参亦移治令居,专顾河西通道,防御零昌。
     既而屯骑校尉班雄,即是班超之长子。出屯三辅。左冯翊司马钧,奉命行征西将军事,督率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合兵八千余人,与庞参分道出兵讨伐零昌。庞参部下亦有七八千人,行至勇士县东首,为杜季贡所邀击,失利引还。
     独司马钧等进攻得胜,乘虚攻入丁奚城。杜季贡方击退庞参,回至城下,见城墙上已经插上汉帜,并不返攻,便即窜去。明明有诈。司马钧令仲光、杜恢?盛包三人,领兵数千,出发收割羌人庄稼,临行时亦嘱他谨慎,不得分兵。
     仲光等违背司马钧的节度,四处刈禾,只管深入,被杜季贡伏兵掩杀,不能相救。司马钧恨仲光等不遵号令,虽有所闻,也不赴援,终至仲光等败没。
     杜季贡复乘胜杀来,司马钧见孤城难守,又复走还。仲光等有应死之咎,司马钧坐视不救,罪亦相同。
     事为朝廷所闻,敕将司马钧和庞参,一并逮系狱中。又因北地安定上郡三处,并遭羌害,特使度辽将军梁慬,遣发边兵,救拔三郡吏民,徙入扶风界内。
     梁慬即遣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引兵往徙,事毕回来,梁慬以涂奴有劳,先给羌侯印绶,然后报闻。哪知朝廷责他专擅,也召梁慬还都下狱。还幸亏是校书郎中马融,力请赦免朝廷庞参、梁慬二人,始蒙贷死;惟司马钧无人救解,自尽狱中。
     汉朝廷于是诏令马贤为护羌校尉,且将班雄调回,迁任尚为中郎将,督屯三辅。始终不忘此人。朝歌长虞诩,已调为怀令,进谒任尚,乘便献议道:“兵法上说,弱的不去进攻强的,走的不去追赶飞的,这是必然的形势。如今羌人全都是骑兵,每天可以行军数百里,来时像急风骤雨,去时像离弦飞箭,而我军用步兵追赶,是势必追不上的。所以,尽管集结兵力二十多万,旷日持久,但却没有战功。我为阁下打算,不如让各郡郡兵复员,命他们每人捐助几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便可用一万骑兵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羌人自然走投无路。这样既方便百姓,也有利于战事,一举两得,大功便可以建立了。”
     此议尚无甚奇特,如何他人未曾想着?任尚大喜道:“君言甚是。”当即令虞诩主稿,奏达京师,复诏尽如虞诩建议。任尚挑 兵买马,选得轻骑万人,袭击丁奚城。杜季贡仓猝出来防御,终不能支,任尚军队得斩首四百级,获马牛羊数千头,回到营中报告军功。
     任尚复上书奏捷,邓太后乃器重虞诩,擢升虞诩为武都太守。
     虞诩率吏属赴任,行近陈仓崤谷间,探得前面有羌众数千,截住要道,于是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
     羌众羌军听说以后,信以为真,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于是趁着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
     虞诩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计,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虚实互异,你等何必多疑?”
     属吏方才省悟,憬然退出。嗣闻羌人因虞诩脱走,果然来追虞诩,及见虞诩逐日增灶,然后却还,吏士越发佩服虞诩计谋。
     虞诩到达郡府后,查阅郡府的兵员不足三千人,而羌军却有一万多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这个时候,虞诩于是命令士兵每二十支强弩都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看见自己人马很多都被弓弩发的箭射得像刺猬一样,大为震惊恐惧,只得纷纷退下。虞诩趁此得胜时机,领兵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
     其余羌军纷纷退至数里外下营,虞诩亦收兵还城。
     次日,虞诩集合全部军队,下令士兵大开城门,环列士众,从东郭门入北郭门,复自北郭门入东郭门,回转数周,然后屡次改换军装。仍然与之前增灶法的一样,先后用一疑兵计。
     羌人遥遥望见虞诩士兵,不知有多少,士卒互相惊吓,更加惊恐不安,连夜逃走。
     当时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早就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
     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来到了浅水滩边,跃马乱渡,忽然听得一声鼓号,有许多官兵杀出,齐声大呼道:“羌奴快留下头来!”
     正是:
     一呼已破群羌胆,百变尤奇太守谋。
     虞诩担任武都太守,以增灶之计,大破羌军,靠着仅仅三千人,就把好几倍的敌人给打退,成功保卫了汉朝的边疆,给国家争光。如果没有虞诩的奇妙谋略和果敢决断,汉朝西北的边防或许就会瞬间崩塌。虞诩不仅在政治上的才能了得,就是军事方面的能力也更为突出。又是谁说白面书生不能带兵打仗?又是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说书生无用,那何尝不是一种偏见?
     至于曹大家班昭,她身为女性,却在男性主导的史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成为了《汉书》的最终完成者,其史学成就足以与兄长班固比肩;她撰写《女诫》,既想为女性争取教育权利,让女性通过学习提升自我,但是又不得不屈服当时社会的局限,写下 “夫者,妻之天也” 等无奈之语。这种矛盾,正是封建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
    喜欢。
  

第561章 大造文学,拒羌称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