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末的晨光穿过窗棂,于张克三河县的府邸的地砖上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影子。
     他正坐在桌案前批阅军报,手指在山海关的布防图上反复摩挲,桌面上堆积如小山般的,皆是从真定府运送而来的物资和军械文书。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侯爷,高丽使臣求见!”三子进来禀报。
     张克眉头微微一皱。
     高丽?自收复燕京以来,各方势力派遣来的探子颇多,但派遣使节前来这还是头一遭。
     毕竟,他虽占据了燕京,可名义上依旧是魏臣。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说道:“带进来。”
     不多时,亲兵三子引领着一位六旬老者进入了堂屋。
     那人身着靛蓝圆领官袍,头戴乌纱帽,行走时袍角丝毫不乱。
     洪翼汉进门之时,张克第一眼便留意到这位高丽重臣膝盖处的补丁——那是上好的云纹绸料,却已磨得发白。
     老人行完大礼后,从怀中取出一卷用蓝绸包裹的文书,双手恭敬地呈上,说着标准的大魏官话:“下国小臣、高丽吏曹判书洪翼汉,代主上殿下拜见天朝定北侯。”
     张克虚扶了他一把,说道:“洪判书不必多礼。”
     洪翼汉直起身子,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说道:“下臣奉主上殿下之命,特来向天朝表达忠心。”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鎏金铜匣,“这是国书,请侯爷过目。”
     张克这才提出疑问:“你送这些东西理应前往金陵,为何跑到我这燕京来了?”
     洪翼汉面露尴尬之色,轻咳一声道:“实不相瞒,定北侯,下官此行已经去过金陵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凝重地看向张克,接着说道:“代山战死、济尔哈琅兵败的消息传至汉城后,主上殿下认为,这是高丽摆脱东狄压迫重回天朝的机会。”
     张克神色未变,只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说道:“继续说。”
     洪翼汉深吸一口气,说道:“燕京沦陷五年后,东狄在韩润、韩义等国贼的引导下攻破汉城,王上被迫臣服于东狄,昭显世子被扣留在盛京作为人质。
     可东狄人贪得无厌,每年索要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还有水牛角两千对、貂皮五千张、米粮万包……
     为了凑足进贡的数额,我们还不得不向海那边的倭人购买一些贡品。”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这还不算战争时期东狄抽调民夫和军粮。
     高丽本就土地贫瘠,如今更是民不聊生。
     去年,东狄强行征调三万青壮前往辽东耕作,不到一年,死者十之三四,高丽国内更是饥荒连年,饿殍遍野。”
     说到此处,这位年迈的吏曹判书眼眶泛红:“主上殿下才三十岁,却已两鬓斑白。
     下臣的曾孙……两年前因光州大旱饿死,而我的幼子被东狄贝勒阿敏打成重伤,至今仍然瘫痪在床。”
     张克的目光扫过洪翼汉的手腕——那里有一道深深的勒痕,显然是长期佩戴镣铐留下的。
     这个高丽二品大员,在东狄人手下想必没少吃苦头。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勉强稳住情绪,说道:“下臣代表主上殿下冒死前来,就是希望天朝能助高丽一臂之力,推翻东狄人的暴政。”
     张克沉默片刻,目光落在洪翼汉那双因长途跋涉而磨破的靴子上。
     这位高丽重臣,竟是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借着商船走私,才辗转抵达金陵,又一路北上寻到他这里。
     在高丽王朝的官制中,吏曹判书是六部之首吏部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大魏的吏部尚书。
     此职位位列高丽决

第394章 高丽来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