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层核心,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务。
与中原王朝不同,高丽的六部权力相对分散。
朝中最高行政机构是议政府,由领议政总领朝政,左右议政辅佐,其职权更接近于宰相之职。
此等制度设计致使高丽的六部尚书,不及大魏六部尚书那般权势重大。
值得关注的是,高丽的这套官制与大魏的内阁制度存在显着差异。
大魏的内阁初始仅是辅助皇帝处理文书的秘书机构,其后才逐步掌握实际权力。
而高丽的议政府自设立伊始便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受其管束。
洪翼汉在高丽朝廷中地位尊崇,是李倧的心腹重臣。
此次秘密出使大魏,正是由于他在高丽的身份足够显赫,才能够彰显高丽王的诚意。
倘若仅派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前来,恐怕天朝会对高丽归附的诚意产生质疑,甚至怀疑其另有企图。
洪翼汉轻轻叹息一声,接着说道:“下官此次前来,实则冒着杀身之祸。”
“为避开东狄的耳目,只能扮作商贾,随商船偷渡至金陵。”
一个月之前,洪翼汉所乘的商船在黎明前靠岸,船底擦过金陵码头的青石,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紧裹粗布衣裳,手指在袖中攥着那封用油纸包裹了三层的国书。
晨雾之中,几个漕帮汉子接过他递来的银钱,将他从漕船中带入了金陵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鸿胪寺去不得。”
高丽的接头人往他怀里塞了一份地图,“那里肯定有东狄探子,不能走官面的路子。”
三日后的雨夜,洪翼汉终于摸索到右相府的后门。
他用铜环叩了三长两短,递上了纹银二百两,门缝里露出半张脸:“右相大人染了风寒,不见客。”
一盆洗菜水泼在他脚前,惊起几只夜猫。
洪翼汉又跪在左相府的青石台阶上,留下了汗渍。
第三日黄昏,管家终于引领他穿过七重门禁。
偏厅里,诸葛明正在批阅各地勤王军的军报,正慢慢将禁军数量充实。
诸葛明放下笔,“贵国的忠心,本相会转奏陛下。”
诸葛明将册子合上,发出轻微的“啪”的一声,“只是如今朝廷……”
“贡品就无需进献了。”
诸葛明开口,声音干涩得如同秋日的枯叶,“贵使……还是尽早返程为宜。”
当夜,洪翼汉被“请”出相府时,怀里多了五两碎银,这既保全了礼数,又表明了态度:没法出兵。
更夫的梆子声在巷子里回荡,远处秦淮河的画舫依旧灯火通明。
洪翼汉摸了摸怀中的国书,油纸包已经被汗水浸透。
接下来的三天,洪翼汉依旧不死心地在金陵的茶楼酒肆间辗转。
他用十两银子买通了兵部的一个书办,这才得知英国公的四十万大军在淮河溃败的全过程。
又在茶馆听了评书才知道定北侯张克才是斩了代山的大英雄,杀的好,代山没少欺负他们。
在城门口的告示牌前,他盯着那张被雨水打湿的邸报看了许久——“燕京光复”四个字模糊不清,但“定北侯”三个字却格外清晰。
“听说了吗?”
两个醉汉勾肩搭背地从他身边经过,“定北侯在燕京把东狄人的脑袋垒成了京观……”
“该死的白莲教和东狄人逃跑时还焚烧了燕京。”
喜欢。
第394章 高丽来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