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4章 项目基本上十拿九稳[2/2页]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狮城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沈良,正在悄悄地准备着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周五下午,技术科召开例会。
     科长刘建国主持会议,讨论下个月的生产计划。
     会议进行到一半,沈良举手发言:“刘科长,我想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
     刘建国点点头:“你说。”
     “我最近在研究连铸技术,发现我们现在的模铸工艺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沈良站起身,“钢水利用率只有85%左右,而且铸坯表面质量不稳定。”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
     “如果能实现连续铸造,不仅可以提高钢水利用率到95%以上,还能大大改善产品质量。”沈良继续说道。
     老工程师王德富摇摇头:“小沈,连铸设备的投资至少要几百万,厂里哪有这个钱?”
     “如果我们自己研制呢?”沈良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自己研制?”刘建国皱起眉头,“你知道连铸机有多复杂吗?”
     “我知道很复杂,但是...”沈良停顿了一下,“我觉得可以先从小型的试验设备开始。”
     王德富冷笑一声:“小沈啊,你以为连铸机是过家家的玩具?那可是精密设备!”
     “正因为精密,所以才有挑战性。”沈良看着王德富,“王工,您不是总说要敢于创新吗?”
     王德富被噎了一下。
     刘建国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说道:“沈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太不现实了。”
     “刘科长,我想试试。”沈良语气很坚定,“就算失败了,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会议室里又安静了。
     过了好一会儿,刘建国才开口:“这样吧,你先做个详细的方案出来,我们再讨论。”
     “好的!”沈良答应得很爽快。
     散会后,几个老工程师聚在一起议论。
     “这小子是不是飘了?”
     “4号炉改造成功就以为自己是天才了?”
     “连铸机...哼,他知道那玩意有多少个零部件吗?”
     沈良听到了这些议论,但他并不在意。
     质疑声越大,等他成功的时候,震撼效果就越强。
     晚上回到宿舍,沈良摊开纸张,开始绘制连铸机的设计图。
     这一次,他要设计一个简化版的连铸设备,既要体现技术先进性,又要符合当前的制造能力。
     钢包,中间包,结晶器,二冷区,拉坯机...
     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精心设计。
     沈良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一条条线段勾勒出设备的轮廓。
     宿舍里的室友早就睡了,只有沈良还在台灯下埋头工作。
     他知道,这将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二次“表演”。
     而这次表演的成败,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轨迹。三天后,沈良捧着厚厚一沓图纸走进刘建国的办公室。
     “刘科长,连铸设备的初步方案完成了。”
     刘建国接过图纸,随手翻阅几页,眉头越皱越紧。密密麻麻的数据计算,精确到毫米的尺寸标注,还有详细的工艺流程说明。
     “你这是...”刘建国抬起头,“真做出来了?”
     “只是初步方案,还需要反复论证。”沈良谦虚地说,内心却暗自得意。这套图纸他熬了三个通宵才画完,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
     刘建国叫来王德富和几个老工程师。
     大家围在桌前仔细研究图纸。办公室里只听得见翻页声和偶尔的窃窃私语。
     王德富戴上老花镜,盯着图纸看了足足十分钟。他的表情从最初的不屑,逐渐变成疑惑,最后竟然有些震惊。
     “这个中间包的设计...”王德富指着图纸,“怎么想到用这种分流方式的?”
     “为了保证钢水温度均匀,减少氧化损失。”沈良回答得很自然。
     另一个工程师李明华摸着下巴:“结晶器的冷却系统设计很巧妙啊,用水冷铜板,还考虑了热应力变形。”
     “小沈,这些计算数据都是你自己算的?”刘建国问道。
     “是的,参考了一些资料。”沈良点头,当然不会说这些都是他从未来带回来的成熟技术。
     王德富又翻了几页,突然问:“你预算的制造成本是多少?”
     “按照我们厂现有的加工能力,大概需要十二万左右。”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这个答案。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二万,相比进口设备的几百万,简直是九牛一毛。
     “真的只要十二万?”李明华有些不敢相信。
     “主要是我简化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专注核心工艺。”沈良解释道,“虽然产能不如进口设备,但基本功能都能实现。”
     刘建国和几个老工程师交换了眼神。他们都看出来了,这套方案虽然简化,但技术路线完全正确,而且考虑得相当周全。
     “小沈啊。”王德富放下图纸,语气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轻蔑,“你这方案要是真能实现,可不得了啊。”
     沈良心里暗笑。要是让你们知道这玩意儿将来会成为钢铁行业的标配,估计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刘建国考虑了片刻:“这样,我把方案上报给厂长,看厂里怎么决定。”
     “刘科长,如果厂里同意的话,我希望能亲自参与制造过程。”沈良主动请缨。
     “那是当然,这是你的项目。”刘建国点点头。
     散会后,几个老工程师还在办公室里讨论。
     “这小子真不简单啊。”
     “是啊,这技术水平...怎么感觉比我们还厉害?”
     “别瞎说,人家年轻,敢想敢做。”
     沈良走出办公楼,心情格外轻松。
     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等厂长的决定。
     不过他知道,以这个年代对新技术的渴望,这个项目基本上十拿九稳。
    喜欢。
  

第374章 项目基本上十拿九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