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0章 采用了三重保护机制[1/2页]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狮城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建国额头上开始冒汗。生产报表上的数据可是做不了假的,炼钢炉的故障肯定会被发现。
     “建国同志,别紧张,”沈良安慰道,“实话实说就行。况且,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技术能力在提高。”
     “可是…”张建国还是很担心。
     “没有可是,”沈良坚定地说,“走,我们去见见省里的同志。”
     一行人向办公楼走去。在路上,沈良对张建国说:“建国同志,等会儿你就说我们在进行技术改造试验,遇到了一些预料之中的问题,但都已经解决了。”
     “这样说行吗?”张建国还是不太放心。
     “当然行,”沈良说,“技术改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展示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了办公楼,他们见到了省里来的检查组。领头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名叫王处长,看起来很严肃。
     “张厂长,你们厂最近的生产情况怎么样?”王处长开门见山地问。
     “报告王处长,我们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张建国按照沈良的提示回答,“虽然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但都已经解决了。”
     “技术改造?”王处长眉头一挑,“什么样的技术改造?”
     沈良站了出来:“王处长,我是技术部的沈良。我们最近在钢料分离技术和炼钢炉温控系统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哦?”王处长的表情缓和了一些,“具体说说。”
     沈良简要地介绍了钢料分离技术的改进和炼钢炉故障的处理过程。
     王处长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点头。作为省里的技术干部,他对这些技术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你说的这个钢料分离技术,杂质分离率能达到85%?”王处长问。
     “是的,我们有详细的测试数据,”沈良回答。
     “那个炼钢炉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沈良又详细地解释了一遍热对流散热的原理。
     王处长越听越感兴趣:“小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清华大学,”沈良回答。
     “清华的?”王处长眼睛一亮,“难怪有这个水平。你们这两项技术改造,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成功,那可是了不起的成果啊!”
     张建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王处长,我们的技术改造还在继续深入,”沈良说,“如果省里支持的话,我们还能做出更大的成果。”
     “好!”王处长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年轻人有志气!省里正在推广技术改造,你们厂的经验很有价值。这样,我回去后向领导汇报,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一些政策支持。”
     “那就太感谢了!”张建国喜不自胜。
     王处长又问了一些技术细节,沈良都一一作答。
     临走时,王处长对张建国说:“张厂长,你们厂有这样的技术人才,一定要好好重用。小沈这样的同志,应该担当重任。”
     “是,是,”张建国连连点头,“我们一定会重用技术人才。”
     送走了检查组,张建国激动地握住沈良的手:“小沈,你真是太厉害了!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还让省里对咱们厂刮目相看!”
     “这只是开始,”沈良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对,对,”张建国说,“明天我就召开厂党委会,研究对你的工作安排。”
     就在这时,老刘匆匆跑了过来:“沈工,不好了,那个德国人要走了!”
     “什么?”沈良愣了一下,“他为什么要走?”
     “他说中国人的技术水平超出了他的预期,他需要回国重新评估合作方案。”
     沈良皱起了眉头。穆勒的离开,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技术合作。
     “他现在在哪?”沈良问。
     “在宾馆收拾行李,说是明天就走。”
     沈良想了想,对张建国说:“建国同志,我去见见他。”
     “好,你去吧,”张建国说,“一定要留住他!”
     沈良快步向宾馆走去。他知道,穆勒的离开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他感到了威胁。
     作为一个在德国钢铁行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专家,穆勒深知技术垄断的价值。如果中国人真的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那么德国在钢铁行业的优势就会受到挑战。
     到了宾馆,沈良敲响了穆勒的房门。
     “请进。”
     穆勒正在收拾行李,看到沈良进来,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沈先生,你来了。”
     “穆勒先生,听说你要走了?”沈良直截了当地问。
     穆勒点点头:“是的,我觉得我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你们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沈良坐了下来,“我们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穆勒苦笑了一下:“沈先生,我必须承认,我低估了你们的能力。今天看到你解决炼钢炉的问题,我才明白,你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
     “不,”沈良摇头,“我们需要的不是技术上的帮助,而是合作伙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合作伙伴?”穆勒有些困惑。
     “是的,”沈良说,“未来的世界是合作的世界,不是垄断的世界。德国有先进的制造工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穆勒沉思了一会儿:“沈先生,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的公司可能不会同意这种合作方式。”
     “那就换一种方式,”沈良说,“比如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或者合资办厂。”
     穆勒的眼睛亮了一下:“合资办厂?”
     “对,”沈良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建立一个合资钢铁厂,采用德国的先进设备,结合中国的技术改进。这样既能发挥德国的优势,也能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
     穆勒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提议。
     “沈先生,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这需要

第350章 采用了三重保护机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