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资金和复杂的手续。”
“这些都可以解决,”沈良自信地说,“关键是我们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信任的基础。”
穆勒看着沈良,这个年轻的中国人身上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好吧,”穆勒说,“我可以再留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
“太好了!”沈良站起来,“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张建国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小沈,你在里面吗?”
“在,”沈良回答,“请进。”
张建国推门进来,看到穆勒还在,松了一口气。
“穆勒先生,听说你要走了?”
“不,”穆勒笑着说,“我决定再留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和你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太好了!”张建国高兴地说,“我们一定会好好配合!”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主要是讨论后续合作的具体安排。
临别时,穆勒对沈良说:“沈先生,我发现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专家,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
“过奖了,”沈良谦虚地说,“我只是希望能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一些贡献。”
穆勒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然后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实现你的目标。”第二天一早,沈良刚到厂里,就被张建国叫到了办公室。
“小沈,昨天的事情传到市里了。”张建国的脸色有些严肃。
“什么意思?”沈良心里咯噔一下。
“市委工业部的李部长刚才来电话,说要亲自过来看看我们的技术改造情况。”张建国点燃一支烟,“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沈良皱了皱眉:“李部长平时不是很少管具体的技术问题吗?”
“对啊,”张建国吐了口烟,“而且听他的语气,好像还带着质疑。估计是有人在他面前说了什么。”
沈良瞬间明白了。昨天自己在众人面前大出风头,肯定有人看不惯,到上级那里告状去了。
“厂长,你觉得会是谁?”
张建国叹了口气:“还能是谁?老赵他们几个老技术员,昨天脸都丢尽了,心里能痛快吗?”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推开了。技术科的赵工程师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张厂长,听说市里要来人检查?”
“赵工,你来得正好。”张建国眯着眼睛,“昨天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赵工程师装作无辜的样子:“我能有什么想法?小沈的技术确实厉害,我们老家伙比不了。”
“既然比不了,那就好好学习。”沈良直接开口,“技术这东西,不是靠资历吃饭的。”
赵工程师脸色一沉:“小沈,你这话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沈良毫不客气,“有本事就拿技术说话,没本事就别在背后搞小动作。”
“你说谁搞小动作?”赵工程师声音提高了八度。
“你心里清楚。”沈良冷笑一声,“市里突然要来检查,你觉得是巧合吗?”
张建国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同事,别吵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车间主任小跑着进来:
“不好了,厂长!李部长提前到了,正在车间里挑毛病呢!”
张建国脸色大变:“什么?不是说十点钟到吗?”
“他们八点半就到了,现在正在看昨天改造的炼钢炉,还带了好几个专家。”
沈良心里一沉。提前到达,这明显是想打个措手不及,找茬的意图很明显。
“走,我们过去看看。”张建国起身往外走。
到了车间,沈良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围在炼钢炉旁边。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是市委工业部的李部长。
“这个改造确实有点意思,”李部长身旁的一个专家说,“但是安全系数够吗?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
另一个专家点头附和:“是啊,这种土法上马的做法,风险太大了。”
沈良听了心里冒火。这些所谓的专家,根本没有仔细研究过改造方案,就在那里指手画脚。
“李部长,您来了。”张建国快步走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厂长,”李部长的语气很严肃,“我听说你们厂搞了个什么技术改造,还惊动了德国专家?”
“是的,效果很好,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张建国如实回答。
“产量提高是好事,”李部长说,“但是安全问题不能忽视。我带来的几位专家看了看,觉得这个改造方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沈良忍不住了:“李部长,请问这些专家仔细研究过我们的改造方案吗?”
李部长看了看沈良:“你就是那个搞改造的技术员?”
“我是沈良。”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李部长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但是做事要稳重,不能因为急于求成就忽视安全。”
“我想知道,”沈良直视着李部长,“您说的安全隐患具体是什么?”
李部长身边的专家立即跳出来:“小伙子,你这个改造方案我们看过了,温度控制系统存在很大问题,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沈良冷笑一声:“请问您看的是哪个版本的方案?我们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三重保护机制,比原来的系统更加安全。”
“这个…”专家有些卡壳。
“还有,”沈良继续追问,“您说的温度失控,具体是指什么温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控?”
专家开始结巴:“这个…就是…温度过高的话…”
沈良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所谓的专家根本没有认真看过改造方案,完全是在糊弄。
“李部长,”沈良提高了声音,“我建议您的专家先认真研究一下我们的技术方案,再来下结论。”
喜欢。
第350章 采用了三重保护机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