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连连点头,“那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月,”沈良思考了一下,“一个月后,我保证能拿出完整的技术方案。”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工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什么事?”张建国皱起了眉头。
“三车间的炼钢炉出事了!温度控制失效,整个炉子都要报废了!”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炼钢炉是钢铁厂的心脏,如果报废了,整个生产都要停摆。
“损失多少?”张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
“初步估算,至少五十万!”
张建国的脸瞬间白了。五十万,对于这个县级钢铁厂来说,几乎是一笔巨款。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沈良突然开口了:“建国同志,让我去看看吧。”
“你?”张建国愣了一下,“小沈,你是搞钢料分离技术的,炼钢炉的问题…”
“都是钢铁工艺,原理是相通的,”沈良坚定地说,“况且现在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张建国看了看周围的人,最后点了点头:“好,那你去看看。但要小心,炼钢炉很危险。”
沈良点头,向外走去。穆勒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来。
“穆勒先生,你不用去,”沈良说,“那里很危险。”
穆勒摇摇头:“我想看看,你还有什么本事是我不知道的。”三车间的炼钢炉区域一片狼藉。
巨大的炼钢炉体外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纹,高温钢水从缝隙中渗出,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滩滩冒着白烟的金属液体。炉体内部的温度指示器疯狂地跳动着,显示的数值早已超出了安全范围。
“炉长呢?”沈良一到现场就问。
“老马被烫伤了,已经送医院了,”一个满脸焦急的工人回答,“现在没人敢靠近炉子。”
沈良仔细观察着炉体的状况。作为重大装备办的处长,他对各种大型设备的故障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炼钢炉的结构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问题出在温控系统上,”沈良很快做出了判断,“应该是热电偶失效了。”
“什么?”跟来的车间主任一脸茫然,“热电偶是什么?”
穆勒在旁边解释:“热电偶是测温装置,如果它失效,炉子就失去了温度控制。”
“对,”沈良点头,“而且从裂纹的位置看,应该是局部过热造成的。炉壁内侧的耐火材料已经熔化,如果不及时处理,整个炉子真的要报废了。”
“那怎么办?”车间主任急得团团转,“咱们厂没有备用的热电偶,就算有,现在这个温度也装不上去啊!”
沈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了炉子旁边。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即使隔着几米远,也能感受到那种灼人的高温。
“沈同志,你别过去!”几个工人担心地喊道。
“没事,”沈良摆摆手,继续观察着炉体的细节。
在他的记忆中,这种老式炼钢炉经常出现类似的故障。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能临时控制温度,又不需要停炉的解决方案。
突然,沈良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没有废铁管?”他转身问道。
“有,库房里有很多,”工人回答。
“拿几根过来,要直径五厘米左右的,”沈良说,“还有,找一些粘土。”
工人们虽然不明白沈良要干什么,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去找了。
穆勒皱着眉头:“沈先生,你想做什么?”
“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调节装置,”沈良解释,“既然热电偶坏了,我们就用物理方法来控制温度。”
“物理方法?”穆勒更加困惑了。
沈良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开始指挥工人们工作。他让人把铁管按照特定的角度插入炉体的不同位置,然后用粘土封住缝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样能行吗?”车间主任满脸疑惑。
“你看炉子的温度指示器,”沈良指着仪表盘说。
大家都看向仪表盘,发现原本疯狂跳动的温度指示器开始慢慢平稳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穆勒惊讶地问。
“热对流原理,”沈良解释,“这些铁管形成了一个散热通道,把局部过热的部分引导到炉体外部。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热电偶,但至少能让炉子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炉体外壳的裂纹不再扩大,温度也逐渐降到了安全范围内。
“成功了!”工人们兴奋地喊道。
车间主任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小沈,你真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就在这时,张建国也匆匆赶来了。看到炉子恢复正常,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怎么样?修好了?”
“暂时稳定了,”沈良说,“但这只是应急措施,过几天还是要更换正规的热电偶。”
“那得花多少钱?”张建国担心地问。
“如果买进口的,要三千多,”沈良想了想,“但我们可以自己做。”
“自己做?”张建国眼睛一亮,“能行吗?”
“当然,”沈良自信地说,“给我一个星期,我保证做出比进口产品还要好的热电偶。”
穆勒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热电偶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即使在德国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这个中国人居然说要自己做,而且还要做得比进口的好?
“沈先生,”穆勒忍不住说,“热电偶的制造需要特殊的合金材料,还有精密的加工设备。你们这里的条件…”
“条件不够,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沈良打断了他的话,“再说,谁规定热电偶一定要按照德国人的标准来做?”
穆勒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一个工人跑过来报告:“沈同志,省里来人了,说是要检查咱们的技术改造情况。”
张建国的脸色变了。
省里的检查向来严格,如果发现炼钢炉出过事故,肯定要被问责。
“他们现在在哪?”张建国紧张地问。
“在办公楼,正在看咱们的生产报表。”
喜欢。
第349章 省里来人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