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7章 高炉为“火”,控烟之术[2/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极其复杂的、由无数根穿了细孔的陶管和引水渠道组成的环形装置。
     而在烟囱的顶部,则修建了一个小小的蓄水池,池水正通过管道,与这套环形装置相连。
     “此装置,我称之为‘水幕除尘器。”
     张大山指着那些密密麻麻的陶管,解释道。
     “待高炉点火,烟尘升腾之际。我们便打开顶部水池的阀门,清水便会从这些陶管的细孔之中,如同细雨一般喷洒而下,在烟囱内部,形成一道……水做的幕帘!”
     “那些滚烫的、夹杂着无数煤灰、粉尘的烟气,在穿过这道水幕之时,其中大部分的尘埃颗粒,便会被潮湿的水珠粘附、包裹,然后随着水流,沉降到底部的集灰池中。”
     “而经过这番‘洗涤之后,再从烟囱顶部排出的,便是相对干净、尘埃大减的烟气了。如此,便能将十之七八的污秽,都留在我们这集灰池内,而非任其飘散于天地之间。”
     “至于这集了灰的‘浊水嘛……”他指了指集灰池旁一条通往“活水净化系统”的管道,“自然有它该去的地方,经过层层净化,最终,水归清水,灰归灰土,各得其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水幕除尘!
     这个充满了天才般想象力的构想,如同在众人脑海中劈下了一道闪电!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水与火这两种看似不相容的力量,竟然还能以这种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用来“清洗”那看似无形无影的烟尘!
     这……这简直是神乎其技,闻所未闻!
     那些格物院的学子们,更是激动得两眼放光,立刻就围了上去,仔细研究着那套装置的每一个细节,口中不停地发着“精妙”、“绝伦”的赞叹。
     他们知道,安国公今日,又为他们,上了一堂足以改变世界、也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的“格物”大课!
     第三策:改燃料,从源而控。
     “疏散与洗涤,皆是治标之策。”
     张大山的声音再次响起,将众人的思绪,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于……改变我们所用的‘火本身。”
     他让人抬上来了两筐不同的燃料。
     一筐,是普通的、从附近煤窑挖来的原煤,黑乎乎的,夹杂着不少土石杂质。
     另一筐,则是一种色泽乌黑油亮、质地坚硬多孔、敲击之下会发出清脆金属声的奇特“黑石”。
     “此,乃原煤。其性虽烈,但燃烧之时,烟大,灰多,且常含硫磺等毒物,是为‘劣火。”
     “而此物,”他拿起一块乌黑的“黑石”,展示给众人,“乃是用原煤,经过隔绝空气、高温干馏之后,制成的‘焦炭。其燃烧之时,烟极少,灰亦极少,热力却比原煤更强,更持久,是为‘精火!”
     “黑水镇,用的是‘劣火,故而黑烟蔽日,毒气熏天。”
     “而我清溪城,将来所有的高炉、窑厂,都必须,也只能,使用这种‘精火!”
     “我已命柱子,在百工区内,专门修建数座大型干馏窑,将所有运来的原煤,都先转化为焦炭,再行使用。”
     “如此,便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尘的产生。此,方为‘釜底抽薪之上策也!”
     高烟囱疏散,水幕帘除尘,改燃料控源。
     这“控烟三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从末端治理,到过程控制,再到源头削减。
     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远超这个时代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就在张大山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清晰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已经被安国公那深邃如海的智慧,和那份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力,给彻底折服了。
    喜欢。
  

第597章 高炉为“火”,控烟之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