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5章 植树为“木”,涵养生机[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国公那场石破天惊的“开工第一课”,如同一场思想上的甘霖,彻底浇醒了清溪城营造总署内所有人的迷茫与困惑。原本还对安国公这套“慢工细活”心存疑虑的学子与工匠们,如今眼中都燃烧起了前所未有的、参与一项开创性伟大事业的熊熊火焰。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正在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座新城的建设。更是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关乎“人与天地如何共存”的伟大实验。
     于是,在黑水镇那边的高炉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浓烟与铁水,向京城炫耀着其惊人“效率”的同时。清溪城的建设,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于“逆行”的方式,拉开了它宏伟的序幕。
     清溪城动工的第一项工程,既不是开挖地基,也不是修路建厂。而是,植树。
     一场规模空前、组织严密、堪称“移山填海”般的植树造林运动,在安国公张大山的亲自指挥下,于清溪城规划的、那片宽达数里的巨大“涵养区”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五行之道,木为生发之始,亦为百工之基。”
     张大山站在一处新开垦出来的缓坡之上,对着他麾下那支由数千名工匠、农夫以及格物院学子组成的庞大队伍,声音洪亮地阐述着他的理念。
     “黑水镇之弊,在于只见‘火之烈,而不知‘木之养。烈火无木,则为焚天之灾;百工无木,则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浮萍。我清溪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为这座未来的百工之都,种下一片能够涵养它、庇护它、并与之共生共荣的……肺叶!”
     他的命令,通过早已建立起来的层层管理体系,被迅速而又精确地传达下去。
     第一步,是选种与育苗。
     张大山没有选择那些生长缓慢的珍贵木材。而是根据格物学院农学司早已完成的土壤和气候勘探报告,亲自挑选了十几种最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不同特性的乡土树种。
     有生长迅速、能快速形成林荫的杨树、柳树和槐树,它们将构成防护林带最初的骨架。
     有根系发达、能深深扎入土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松树和柏树,它们将被种植在那些地势较为陡峭的山坡之上。
     有能开出美丽花朵、吸引蜂蝶鸟雀的桃树、杏树和梨树,它们将被点缀在林间,为这片未来的工业之城,增添一抹自然的诗意。
     更有一些他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和自身经验,特别挑选的、具有极强吸附烟尘、净化空气、甚至能分泌特殊气味驱赶害虫的“功能性”树种,如臭椿、皂角、苦楝等。
     这些树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青石商会的庞大网络,从帝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抵清溪城。格物学院的学子们,则在张大山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临时苗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催芽、育苗,确保每一棵即将被种下的树,都拥有最强的生命力。
     第二步,是规划与分区。
     植树,并非简单的挖坑埋树。
     张柱子,这位如今已对营造法式颇有心得的年轻人,带领着营造科的学子们,将那片巨大的“涵养区”,根据地形、风向和未来的功能需求,划分成了数十个不同的“林区”。
     紧邻“百工区”下风口的,是“防尘林区”,主要种植那些枝叶茂密、能有效阻挡和吸附烟尘的速生阔叶树。
     靠近水源和溪流的,是“水源涵养林区”,主要种植那些根系发达的深根性树种,以稳固河岸,净化水质。
     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则是“水土保持林区”,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的立体化种植,形成一个能有效抵御雨水冲刷的生态系统。
     甚至,在规划的居民区和工坊区之间,他们还预留出了大量的“隔离绿化带”,准备将来种上既美观又能吸收噪音的花草灌木。
第595章 植树为“木”,涵养生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