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水镇那混合着煤灰与财富的狂热气息几乎要席卷整个京城舆论之时,位于京畿南郊的清溪城,却依旧如同一位耐心的棋手,不疾不徐地落着自己的棋子。外界的非议与催促如同拂面清风,丝毫未能动摇安国公张大山那坚如磐石的决心。他知道,欲速则不达,想要建造一座真正能够传承百代的“理想之城”,根基必须打得比任何人都牢固。
而这个根基,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勘探与规划,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与理论上的自洽。
这日,清溪城营造总署的临时大堂内,一场特殊的“开工第一课”正在进行。堂下坐着的,是数十名从格物学院各科抽调而来的、最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以及一批经验丰富、却也对安国公这套“慢工细活”心存疑虑的老工匠。他们的面前没有复杂的营造图纸,也没有紧急的施工政令,只有安国公张大山以及他身后一块巨大的、用木炭绘制着一个奇特图案的木板。
那图案正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也最玄奥的——五行相生相克图。
“我知道,诸位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疑虑。”张大山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足以安定人心的力量,“大家或许不解,为何黑水镇那边炉火冲天、日进斗金,而我清溪城却要耗费如此多的时日与钱粮,去做那些看似‘无用的植树、挖渠、勘探风水之事。”
“今日,我便要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做的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何必须这么做。”
他转过身,用一根长长的木杆指向了那副五行图。“此图名为‘五行,想必在座的诸位都不陌生。金、木、水、火、土,古人以为,此乃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之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构成了宇宙的根本秩序。”
堂下的学子和工匠们都点了点头,五行之说早已深入人心,是这个时代人尽皆知的常识。但他们不明白,安国公今日为何要在一个讲究“格物致知”的营造总署里,大谈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玄学?
“在许多人看来,此乃阴阳方士之言,是玄学,是迷信。”张大山的话锋陡然一转,变得锐利起来,“但在我看来,这其中却蕴含着格物之道中最深刻也最朴素的……至理!”
“何为‘五行?在我看来,它并非是指五种具体的物件,而是代表着天地自然中五种最基本的力量形态与转化规律!”
他手中的木杆重重地点在了“火”字之上。“‘火是什么?是我们高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焰,是我们驱动蒸汽巨兽的能量!它为我们带来钢铁、带来财富、带来力量!此乃百工之核心,国之命脉!黑水镇如今所追求的便是这极致的‘火之力!”
“然,古语有云,过犹不及。”他的声音变得凝重,“火势过旺则必生燥热毒烟,此为‘火毒!火燃尽煤木则必留炉渣煤灰,此为‘火之烬!这两样东西便是百工之‘害的根源!”
“如何制之?”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木杆移向了旁边的“木”字。“五行相生,木能生火。但五行亦相克,旺木亦能制火之燥,养火之源。何解?”
“我所谓的‘木并非仅仅指木材,它代表的是天地间所有的草木生灵,是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转化空气的……绿色生机!”
“在百工之地的周边大规模地种植
第594章 五行之说,格物新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