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无法满足“京武铁路”与“南方分院”周边产业带,双线作战的巨大需求。
生产效率,成了新的瓶颈。
这一次,站出来的,是张家的商业总管,那个对成本与效率,有着野兽般直觉的张石头。
他联合了机械司的总司张铁牛,对帝国所有的工厂,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的“工业革命”。
他们将“流水线”这个概念,发挥到了极致。
在燕山钢铁厂的“铁轨车间”里,不再是一个工匠,负责从头到尾的全套工序。
而是——
第一道工序的工人,只负责将烧红的钢锭,送入轧钢机。
第二道工序,只负责操控轧钢机,将其轧制成标准的“工”字型。
第三道工序,只负责用蒸汽切割机,将其切割成标准的长度。
第四道工序,只负责在铁轨的固定位置,用蒸汽钻孔机,打出标准的道钉孔。
……
每一个人,都像一个被上紧了发条的零件,只需要重复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化的动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生产效率,比之过去,提升了……十倍不止!
同样的“流水线革命”,也在枕木加工厂、螺丝道钉厂、甚至是蒸汽机车头的总装车间里,被强制推行。
一种全新的、以“标准化、可替换、高效率”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第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了起来。
量产难题,破解!
……
难题三:人才的匮乏——“格物学徒”计划
工厂多了,流水线建好了,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谁来管理这些车间?
格物院的毕业生,都是宝贝疙瘩,他们要去当工程师,要去搞研发,总不能让他们,去拧螺丝吧?
为此,在张小山的主导下,一场由朝廷推动的、面向全社会的“格物学徒”计划,正式启动。
他们不再要求学徒,必须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只要你身体健康,头脑灵光,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家子弟,都可以报名!
这些人,将进入各个工厂,由一名格物院的毕业生,带上百名学徒。
他们不需要学习高深的理论,他们只需要在“师傅”的指导下,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会如何操作自己面前的那台机器,如何看懂最简单的工序图纸,如何进行最基本的设备维护。
三个月后,考核合格,便能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宁皇家一级技工”,享受比普通农民和士兵,要高出数倍的薪俸和待遇!
这个计划一经推出,应者云集!
无数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光明大道!
他们以能进入工厂,成为一名“技工”为荣!
一个全新的、庞大的、数量超过数十万人的“产业工人”阶级,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形成!
人才难题,破解!
……
资金、运输、后勤、君心……
湿地、量产、人才……
当“京武铁路”的工程队,终于跨越了平原,抵达了长江北岸的武昌府时。
他们回首望去,才发现,在过去这短短的数年之间。
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张家,已经不知不觉中,将所有曾经阻碍在这条钢铁巨龙面前的、看似不可逾越的难题,一一踩在了脚下!
剩下的,便只剩下了最后一步。
——跨越长江,抵达终点。
而有了建造黄河大铁桥的成功经验,所有人都知道,这,已经不再是难题。
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一个属于铁路的,属于工业的,属于格物之学的伟大时代,所有的技术障碍和理论难题,都已然……
尽皆破解!
喜欢。
第550章 所有难题,尽皆破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