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州城的林轩以一艘“蒸汽清淤船”的神奇表演,成功敲开了江南儒学重镇那紧闭的大门,为“青石之学”赢得了第一声响亮的喝彩之时,另外两支肩负着同样使命的“火种”队伍,也已抵达了他们各自的目的地,并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充满了地域特色的挑战。
……
湖广,江陵府。
这里是大宁帝国的南北交通要冲,九省通衢,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帝国南方最大的军工与冶铁重镇。驻扎在此地的“镇南大营”,其兵刃甲胄的供应,几乎全部依赖于江陵城内一个传承了数百年,与官府和军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庞大组织——“楚铁行会”。
当格物院机械系的高材生,一个性格如其名耿直如墨线的年轻人“墨翟”,带领着他的团队抵达这座充满了铁与火气息的城市时,他们所感受到的不是苏州那种文人式的、含蓄的抵制,而是一种更直接更粗暴、充满了行业壁垒与利益冲突的……敌意。
江陵知府在接见了他们之后,便客气地将他们“安置”在了城外一处废弃的军营之中,随即,便以“公务繁忙”为由再也不见踪影。而墨翟等人前去拜访“楚铁行会”时,更是吃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闭门羹。
行会的总会长是一个名叫“铁三爷”的、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据说他能仅凭锤音便听出一块铁锭的优劣,其一手“夹钢锻打”的绝技更是被誉为“湖广第一锤”。面对这些来自京城的、嘴上没毛的年轻人,铁三爷连面都懒得露,只是让一个管事传了一句话出来:
“我楚铁行会侍奉军爷靠的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千锤百炼的真功夫!不是靠什么花里胡哨的‘格物之学!几位京城来的小先生若是想游山玩水,江陵城里好酒好菜管够!若是想在这里动我等吃饭的家伙……哼,那可得先问问我这炉子里的火答不答应!”
这番话充满了江湖气的威胁与警告,让团队里的年轻学子们个个义愤填膺。
“欺人太甚!咱们是奉了皇命来此地传授新学,助他们改良技术的!他们竟如此不识好歹!”
墨翟却没有生气,他早就从老师青石县伯张大山的信中预料到了此地的复杂。他知道在这里任何理论都是苍白的,要想让这些信奉“眼见为实”的铁匠们低头,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将他们彻底击败!
于是墨翟没有再去自讨没趣。他调集了从京城带来的资金和设备,就在那座废弃的军营里用短短十天的时间建造起了一座小型的、却运用了全套“青石炼钢法”的炼铁高炉!随即他以“格物分院”的名义向江陵知府和“镇南大营”的将军递上了一份拜帖。
拜帖的内容只有一个:“听闻楚铁之精冠绝南方,我格物院愿与楚铁行会于镇南大营演武场之上公开‘比武!同用一块铁矿同在一个时辰之内,各炼一块精钢各打一柄军刀!孰优孰劣请全营将士共同见证!”
这份充满了挑衅意味的战书瞬间引爆了整个江陵城!铁三爷在收到拜帖后气得当场就砸了一个心爱的茶壶。
“好狂妄的小子!真当老夫提不动锤了吗?!”他当即应战并放出话来,若是他输了他这“湖广第一锤”的牌匾就亲自劈了当柴烧!
七日后镇南大营演武场,数千名将士将演武场围得水泄不通。场地中央搭起了两座高台。一边是铁三爷亲自带领的、楚铁行会最顶尖的二十名大师傅,他们搬来了行会里最好的风箱和锻造台严阵以待。另一边则是墨翟和他那十几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年轻学生,以及那座看起来有些古怪的小高炉。
随着镇南大营主将一声令下,比武正式开始!
只见铁三爷那边炉火熊熊,二十名壮汉轮番上阵拉动巨大的风箱汗如雨下。铁三爷亲自掌锤每一次锻打都充满了经验与技巧,火星四溅气势不凡。而墨翟这边却显得有些“冷清”。那座小高炉在蒸汽风箱的驱动下安静而又高效地工作着,墨翟甚至都没有亲自上手只是在一旁冷静地观测着火焰的颜色,不时地对负责操作的学生下达一两个指令。
一个时辰后,铁三爷那边在一阵千锤百炼的敲击之后,一柄寒光闪闪布满了精美锻打花纹的
第542章 首批师资,奔赴四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