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苏州府。
这里是整个大宁帝国最是富庶、也最是风雅的所在。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才子佳人。
数百年间,这里不仅是漕运的枢纽,丝绸的故乡,更是文人骚客云集,儒学思想根深蒂固的文化中心。
当那支由京城派出的、承载着“教育兴国”使命的年轻队伍,抵达这座千年古城时,他们所感受到的,并非想象中的欢迎与期待。
而是一种礼貌而疏离的……审视。
一种来自骨子里的、以上位者看待“异类”的、根深蒂固的傲慢。
……
林轩,京城格物总院物理系第一届的首席毕业生,也是此次派往苏州,担任“格物分院”首任山长的年轻人。
此刻,他正站在苏州知府衙门的大堂之内,眉头,紧紧地锁着。
在他面前,苏州知府刘梦溪,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话慢条斯理的中年官员,正用一种看似热情,实则充满了推诿的语气,对他说道:
“哎呀,林山长,真是年轻有为,国之栋梁啊!”
“您放心,对于朝廷的旨意,对于开办格物分院一事,我苏州府上下,是绝对拥护,全力支持的!”
“只是……您也知道,我苏州城内,寸土寸金。这官署用地,实在是紧张得很。一时间,要寻得一块既宽敞又雅致的地方,来作为分院的院址,确实……有些难度啊。”
林轩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不过是托词。
他们一行人,抵达苏州已经三天了。
这三天里,这位刘知府,天天设宴款待,言语间客气无比,可一谈到分院选址、招生宣传等实质性问题,便立刻开始打太极,一会儿说城中风水好的地方,都是名门望族的祖产,动不得;一会儿又说城外风景好的地方,治安堪忧,怕委屈了京城来的青年才俊。
就在林轩耐心即将告罄之时,刘知府终于“勉为其难”地,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林山长,本府思来想去,为你们寻得了一处绝佳的所在!”
“城西,寒山寺旁,有一座前朝废弃的别院。那里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最是适合读书人静心治学!本府做主,便将那里,划拨给贵院,作为院址,如何?”
半个时辰后。
当林轩,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那所谓的“绝佳所在”时。
饶是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眼前,哪里是什么别院。
分明就是一座破庙!
院墙塌了半边,里面杂草丛生,长得比人还高。
几间正房的屋顶,更是破了几个大洞,风一吹,便发出“呜呜”的鬼叫声。
“欺人太甚!”
一个性格火爆的年轻教师,气得脸色涨红,一脚踹在早已腐朽的门框上。
“这哪里是让我们来办学?这分明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自己滚回京城去!”
林轩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走进这片废墟,仔细地查看着。
他的眼中,没有愤怒,只有一股愈发坚定的、冰冷的火焰。
他知道,这便是他们这些“格物之学”的拓荒者,所要面对的第一场……下马威。
来自这个南方儒学重镇的,最直接,也最不加掩饰的……抵制。
……
接下来的日子,验证了林轩的猜想。
他们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还要巨大。
当他们自己动手,清理了院中的杂草,修补好屋顶,勉强将分院的牌子挂起来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学生,前来报名。
他们派人去城中张贴招生告示,那告示,往往是前脚刚贴上,后脚,就会被一群自称是“本地儒生”的读书人,给撕得粉碎。
“格物之学?不过是些工匠的下贱手艺!也敢妄称‘学问?”
“此等‘奇技淫巧,只会败坏人心,动摇国本!我等圣人门徒,绝不容许它,在苏州这等文风昌盛之地,荼毒青少年!”
以苏州最有名的“白鹭书院”为首的本地儒学界,几乎是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针对“格物分院”的舆论绞杀。
他们将格物之学,贬斥为“不入流的杂学”,将林轩和他的同伴们,形容成“不通教化的北地铁匠”。
一时间,格物分院,在苏州城内,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别说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士绅大户,就连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告诫自家的孩子,要离那座“破庙”远一点,免得被“妖法”所惑。
整整一个月,格物分院,门可罗雀,没有招到任何一个学生。
林轩带来的团队,士气,也跌落到了冰点。
“山长,咱们……要不还是向京城总院求援吧?”一个年轻教师,垂头丧气地说道,“再这么下去,咱们别说推行新学了,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求援?”
林轩看着众人脸上那沮丧的神情,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不大,却
第541章 青石之学,推行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