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简陋织机,王氏辛劳[1/2页]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几天,除了日常的垦荒和照料田地。
     家里的一项重要活计,便是处理那些新沤出来的苎麻纤维。
     张大山带着儿子们,将沤好的麻杆捞出、清洗、捶打、剥离纤维。
     虽然过程依旧繁琐辛苦,但看着那些比以往洁白、柔软许多的纤维,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干劲。
     王氏和花儿则承担了后续纺线的任务。
     她们将晾干的、经过初步梳理的改良麻纤维,用家里那个嘎吱作响的、最原始的手摇纺车,一点点地纺成线。
     新的麻纤维确实比以前的好用多了。
     不容易断裂,捻出来的线也更均匀、更细韧一些。
     王氏捻着手中渐渐成型的细线,粗糙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她仿佛已经看到,用这种线织出来的布,会是多么的平整和柔软。
     花儿也埋头纺着线,动作轻快了不少,眼中闪烁着对美好衣物的憧憬。
     然而,纺线的过程依旧是缓慢而枯燥的。
     家里的纺车太过简陋,效率极低。
     母女俩从早忙到晚,也只能纺出数量有限的麻线。
     想要积攒够织一匹布的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这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当积攒了足够一小匹布的、用改良麻纤维纺成的新线之后。
     王氏决定,要立刻把它织成布看看效果。
     于是,那台从老宅分家时、几乎是硬塞给他们的、破旧不堪的织布机,被再次搬到了棚屋角落里光线稍微好一点的地方。
     张大山看着这台织布机,眉头就没舒展过。
     这台织机,据说是老宅那边用了几十年、淘汰下来的老古董。
     整体框架是用几根粗糙的、不知名硬木搭建的,连接处早已松动,布满了裂纹和虫蛀的孔洞。
     经轴和卷布轴都是歪歪扭扭的木棍,转动起来极其费力,还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
     用来分开经线的综筘(一种类似梳子的部件),是用竹片和细线编成的,许多竹片已经断裂、变形,线也松松垮垮。
     投梭引纬的梭子,是用一块硬木随意削成的,表面粗糙,甚至还有毛刺。
     用来将纬线打紧的筘(打纬板),更是磨损严重,边缘都起了毛边。
     整台织机,就是一堆勉强拼凑起来的、摇摇欲坠的破烂木头。
     张大山内心叹了口气。
     他脑海中《天工开物·乃服》篇里那些结构精巧、部件齐全的织机图样,与眼前这个老掉牙的家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没有脚踏提综装置,意味着织布时需要完全靠双手来提拉沉重的综筘,效率低下且极其耗费体力。
     没有灵活的投梭装置,意味着每次引纬都需要用手将粗糙的梭子穿过狭窄的经线通道,速度缓慢且容易挂断经线。
     没有平整有力的打纬装置,意味着织出来的布匹密度不均,松散粗糙。
     用这样的织机,就算有再好的线,又能织出什么样的布来呢?
     他甚至怀疑,这台机器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然而,王氏却似乎对这台破旧的织机习以为常。
     或者说,是无可奈何。
     在她的世界里,织布,本就是一件辛苦而漫长的事情。
     她熟练地将那些新纺出来的、带着希望的麻线,一根根地牵引到织机上,作为经线。
     这个过程叫做“上经”,极其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几百根甚至上千根细细的麻线,要按照顺序,穿过综筘上相应的孔洞和缝隙,再固定在经轴和卷布轴上,不能有丝毫差错。
     王氏和花儿两人配合着,花了整整大半天的时间,才终于将经线布置完毕。
    &nb

第41章 简陋织机,王氏辛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