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3章 舟桥一梦惊尘客,归棹方知人亦景[2/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风格,都在这同一座桥上,如此和谐地共存着,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化现象。”
     在“曲水桥”边,他们看到几个少年,正比赛着用柳条去触碰桥下湍急的水流,溅起一身的水花,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而在“流云桥”畔,之前那位拉二胡的盲人老者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摆着画架的年轻人。他没有用油彩,也没有用素描,而是铺开了一张宣纸,正用一支毛笔,蘸着淡墨,写意地勾勒着眼前小桥流水的景致。
     一路上,尽是这般鲜活、生动、充满了故事感的画面。
     专家们不再交谈,只是静静地看着,感受着。
     他们看着那些穿着各个朝代服饰的游客们,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那些宽大的衣袖,拂过宋代的石栏;
     那些明艳的裙摆,倒映在唐风的河水里。时空,在这一刻,仿佛真的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温柔的重叠。
     当他们最终,再次回到那个人声鼎沸的码头时,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惬意与满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次,刘楚没有再多问。
     他只是引领着众人,走向了之前那处,为他们预留的、由垂柳掩映的独立埠头。
     那艘华丽的画舫,依旧静静地停泊在那里,等待着它的客人。
     “诸位先生,”刘楚笑着,亲自为他们掀开了船舱的竹帘,“走了这许久,也该是,真正坐下来,喝一杯清茶的时候了。”
     这一次,再也无人推辞。
     专家们依序登上了画舫。船舱之内,早已备好了舒适的软垫和矮几,几案之上,一套精致的青瓷茶具,正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当所有人都落座,一位穿着青布短衫,头戴毡帽,看起来约莫五旬上下的老船夫,便用长长的竹篙,在岸边的青石上轻轻一点。
     画舫,便如同一片没有重量的落叶,轻盈地、悄无声息地,滑开了水面,向着湖心的方向缓缓而去。
     整个过程,没有一丝一毫现代机械的启动声,只有竹篙划破水面时,那“哗啦”的、悦耳声响。
     “几位老先生,坐稳哉!”
     老船夫开口了,那一口纯正的、带着糯米般香甜的吴侬软语,瞬间便将这江南的韵味,又渲染得浓郁了三分。
     他的脸上,带着水乡人特有的、被阳光和湖风滋养出的淳朴笑意。
     他没有像那些训练有素的导游一样,去背诵景点介绍,而是像在和邻家的客人拉家常一般,用他那带着独特韵律的乡音,闲谈起来。
     “今朝天气好哦,风也顺,水也平。几位老先生,是头一回来我们这里白相(玩)吧?”
     李敬同教授被他这亲切的乡音勾起了兴趣,笑着回应道:“是啊,老师傅,我们是头一回来。你这船,划得可真稳当。”
     “嗨呀,算不得什么哦。”老船夫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草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我啊,从小就在太湖边上长大的,摸了一辈子的船篙,这点手艺,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早就长在骨头里哉!”
     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用竹篙在水底轻轻一点,画舫便灵巧地,绕过了一片漂浮的睡莲。
     “倒是你们这些城里来的贵客,”他回过头,好奇地打量着船舱里这群气质不凡的老者,“看你们的样子,不像是来玩的,倒像是……来给我们这园子,‘把脉的先生哦?”
     他这句半开玩笑的、却又无比精准的猜测,让船舱内的专家们,都是一愣。
     随即,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了起来。
     笑声,爽朗而畅快,回荡在这片碧波之上,惊起了一滩,正在水草间觅食的鸥鹭。
    喜欢。
  

第483章 舟桥一梦惊尘客,归棹方知人亦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