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3章 拾级问道穷天工,凭栏远眺话沧桑[1/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楚看着何镜山教授眼中那份学者独有的、近乎于孩童般的渴望,脸上露出了一个真诚的微笑。
     他没有多言,只是再次侧过身,伸出手,指向城墙一侧那道古朴的登城石阶。
     “何老,诸位先生,请。”
     这个简单的动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专家团的成员们精神为之一振,跟随着刘楚,向那道通往“历史”的阶梯走去。
     这条石阶并不宽阔,仅容两人并肩。每一级台阶,都并非是现代机械切割出的完美平面,而是带着一种手工凿刻的、微妙的不规则感。台阶的边缘,被打磨得极为圆润,上面还“生长”着一些十分自然的青苔,仿佛无数个雨季,已经从这里悄然流淌而过。
     “慢点,老何,你这腿脚。”李敬同教授扶了何镜山一把,半开玩笑地说道,“别光顾着看,脚下可不是咱们研究所那平坦的水磨石地。”
     “我心里有数。”何镜山摆了摆手,却没有低头看路,他的眼睛,几乎是贪婪地,黏在了这些台阶的细节上。
     “你们看,”他停下脚步,指着一级台阶的侧面,“这磨损的痕迹,外沿重,内沿轻,完全符合千百年来,无数人上下踩踏的自然规律。还有这高度,每一级都略有差异,这才是古代工匠在没有精密量具的情况下,最真实的营造方式。走在上面,你的身体会下意识地调整重心,反而会觉得……脚踏实地。”
     一位专攻人体工学的年轻教授闻言,特意走了几步,随即眼睛一亮,抚掌赞叹:“何老说得没错!这种非标准化的设计,反而避免了长时间攀登同一种高度台阶带来的肌肉疲劳!高明!实在是高明!”
     材料学专家则蹲下身,用指节轻轻敲了敲台阶的表面,发出“叩叩”的、沉闷而坚实的声音。
     “这也不是石头。”他断言道,语气中充满了惊奇,“质感像,声音也像,但密度不对。这是一种……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复合材料,它完美地模拟出了青石的质感,但重量更轻,强度却可能更高。不可思议……”
     专家们就这么走走停停,一段在普通游客看来,不过三五分钟就能走完的登城石阶,他们足足走了近一刻钟。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他们一场小型的学术研讨会,空气中充满了专业术语与由衷赞叹交织的独特氛围。
     刘楚和孙浩然始终安静地跟在后面,不插话,也不催促。他们就像两位最有耐心的园主,任由这些最顶级的“知音”,去自行发现、解读这座园林里,隐藏的每一句“诗篇”。
     当最后一步踏上城墙顶端那宽阔的平台时,一阵带着凉意的、舒爽的风,迎面吹来。
     视野,在这一瞬间,豁然开朗。
     “嗬……”
     饶是这些早已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泰斗,在看到眼前这幅景象时,还是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叹。
     脚下,是足以容纳四马并行的宽阔城墙,坚实的青砖铺地,严丝合缝。两侧,是齐胸高的垛口与女墙,一字排开,如同一排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天地。
     向内俯瞰,是那座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瓮城庭院,店铺的飞檐、八角亭的尖顶、老梅树遒劲的枝干,尽收眼底,如同一幅摊开的、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向外远眺,是停车场那成片的樱花树林,是青瑶大道那如玉带般延伸向远方的笔直公路,更远处,则是秦岭那连绵起伏、如水墨画般深沉雄浑的山峦轮廓。
     “好气派……”一位专攻风水堪舆的老教授,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背靠龙脉,面朝开阔,内有聚水之池,外有通达之道。藏风,聚气,得水,靠山……这……这是顶级的风水格局啊!”
     何镜山没有理会他的“玄学”,他的目光,早已落在了那些垛口的细节上。
     他走到一处垛口旁,伸出手,仔细丈量着垛口的高度、宽度,以及下方那小小的、用于了望和射箭的

第463章 拾级问道穷天工,凭栏远眺话沧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