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37章 最后一击,结束了半个月的实战模拟[1/2页]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孙苏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雨歇
     雨幕是在茜渊残部的白旗举出时,才慢慢收住势头的。
     起初只是檐角的雨线变疏,从“哗啦啦”的瓢泼,落成“滴答、滴答”的轻响,像是老天爷也怕惊扰了这草原上的收尾时刻。朱祁钰站在临时议事帐的门口,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帐帘上的羊毛——那是阿依娜前几日让人缝的,说草原的雨夹着风,粗布帐帘挡不住寒。此刻帐帘上的水珠正顺着羊毛的纹路往下淌,在他脚边积成一小滩水洼,映着天边渐渐散开的乌云。
     帐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是大明的亲兵正押着茜渊的降将往偏帐去。走在最前头的降将还穿着沾血的皮甲,膝盖处的甲片被雨水泡得发乌,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的闷响,像是在为这场持续了半月的战争,敲最后一个破音。朱祁钰没去看他们,目光越过亲兵的肩头,落在远处的战场——原本被马蹄踏得翻起的黑土,此刻被雨水浇成了深褐色的泥,零星插着几支断箭,箭羽上还沾着枯草,在风里轻轻晃。
     “陛下。”身后传来阿依娜的声音,带着点刚从外面回来的凉意,“茜渊的首领愿意降,所有残部都清点完了,共三百二十七人,没跑掉一个。”
     朱祁钰转过身时,正看见阿依娜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水珠——她没戴斗笠,头发梢沾了些雨丝,几缕碎发贴在脸颊上,倒是比平日里披甲时多了几分柔和。她手里还攥着一张羊皮卷,是方才清点降兵时记的名册,边角被雨水浸得有些发皱。
     “知道了。”朱祁钰点点头,侧身让她进帐,自己却没动,只是指着远处的断墙:“方才打最后一仗时,你让瓦剌的骑兵绕到那堵墙后,是故意留的活口?”
     阿依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断墙是早年草原部落混战留下的,只剩半人高的土坯,此刻墙根下还坐着几个瓦剌的伤兵,正由大明的医官裹伤。她笑了笑,把羊皮卷递给他:“陛下不是说,‘围三缺一比赶尽杀绝更能让人心服?那堵墙后是唯一没设伏的路,他们要是真拼了命想跑,或许能逃出去——可他们没跑,举了白旗,这才是真的服了。”
     朱祁钰接过羊皮卷,指尖碰到她递过来的地方,还带着点雨水的凉。他低头翻了两页,名册上的字迹是瓦剌文,旁边用汉字标了简单的注释,是阿依娜特意让人添的,怕他看不懂。“你倒是把之前沙盘上推演的法子,用得比朕还熟。”他抬头时,眼底带着点笑意,“上次在帐里说‘借驿站传信调兵,你还问朕‘要是驿站被烧了怎么办,结果这次茜渊真烧了两个驿站,你倒先让人在沿途埋了信鸽笼,比朕想得还周全。”
     阿依娜闻言,也跟着笑了。她走到帐内的沙盘旁,指尖轻轻点了点沙盘上代表驿站的小木牌——那些木牌有一半被涂了红色,是这次战争里被损毁的。“陛下教的法子好,可草原上的事,总得加点咱们自己的心思。”她说着,弯腰从沙盘旁的竹筐里拿出纸笔,“方才打胜仗时,我就想着,这些法子不能只用一次,得记下来。”
     朱祁钰这才注意到,案上的纸已经铺好了,砚台里的墨是新研的,还冒着点热气。他走过去时,正看见阿依娜拿起笔,却没立刻写,只是盯着纸发呆。“怎么不写?”他问。
     “我字写得不好,怕记不全。”阿依娜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笔递给他,“还是陛下写吧,你记的比我细。”
     朱祁钰没推辞,接过笔时,指尖还沾着沙盘上未干的泥,在纸页边缘蹭出一点淡淡的印子。他低头想了想,先在纸上写下“围三缺一困敌法”,然后在下面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一个圆圈缺了个口,旁边注着“缺口需留向无水源处,避免敌人借水顽抗”。“这次打茜渊的最后一仗,咱们留的缺口就对着干河床,他们跑出去也没水喝,只能投降。”他一边写,一边轻声解释,“要是将来去了西域,戈壁里的水源更少,这个法子改改就能用,就是得提前探好哪里有干河床,哪里有绿洲。”
     阿依娜站在他旁边,看得认真。她看见朱祁钰在“围三缺一”下面,又写下“骑兵绕后袭粮道”,后面跟着一行小字:“草原骑兵需带足干肉,避免中途找粮;西域戈壁可带骆驼,耐渴。”她忍不住指着那行字问:“陛下连西域的骆驼都想到了?”
     “上次跟兵部的人议西域时,他们说西域的戈壁比草原难走,马走不了太远,得靠骆驼。”朱祁钰头也没抬,继续写着,“你瓦剌将来要通西域的商道,商队也得用骆驼,到时候护商队的兵,用‘骑兵绕后的法子,只是把马换成骆驼,照样能用。”
     帐外的雨彻底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透过帐帘的缝隙,在纸页

第837章 最后一击,结束了半个月的实战模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