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2章 风雨同舟,破谣而立[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还没等他开口,乌拉音便补充了一句:
     “有个人的名字,我一直没敢告诉你……他说他是你爷爷当年最信任的朋友。”
     林砚接过乌拉音递来的笔记本。
     他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那行略显潦草却饱含情感的字迹上:“五八年春,汉、维、回三家合修水渠,不分你我,一担土、一桶水,都是兄弟情。”
     “这段话,也许能打动他们。”乌拉音低声说。
     林砚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段文字,仿佛被拉回了童年,在爷爷的老藤椅旁,听着那些关于邻里互助、节庆同庆的故事。
     他缓缓点头,“你说得对。这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屋外风声渐起,老茶馆的窗棂微微作响。
     林砚独自回到爷爷留下的老屋。
     昏黄的台灯下,他翻阅着爷爷生前留下的日记,泛黄的纸页间夹杂着照片和剪报,记录着喀什几十年间的点滴变迁。
     当他翻到某一页时,手指顿住了——
     “喀什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谁也离不开谁。”
     林砚轻轻念着,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他想起自己在申报材料中反复强调的“融合”“共生”,却始终找不到一句最有力的总结。
     而现在,这句话,便是答案。
     天未亮,茶馆门前已传来脚步声。
     林砚早早起床,准备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加入“多民族共居”章节的具体方案。
     可刚走到门口,手机震动响起,来电显示让他心头一紧:国家非遗中心张研究员。
     他按下接听键,对方语气急促:“林砚,你们的视频被提前泄露了,有人在微博上质疑真实性。”
     林砚眉头紧锁,心跳加快。
     他冷静回应:“我知道了,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挂断电话后,他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可能的源头。
     他没有惊慌,而是迅速拨通了张莉的号码。
     “张老师,”他的语气沉稳但透出一丝紧迫,“视频泄露了,网络上已经开始质疑真实性。我想请您帮忙,以评审组的名义发一个正式声明,说明我们正在核实情况,并会第一时间回应。”
     张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点头:“好,我这就协调。你们也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挨打。”
     挂断电话后,林砚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已经赶到的阿依夏。
     她满脸焦急,眼底满是不安,“网上都在说我们在造假!还有人说阿依夏根本不是什么传承人,只是个演员……”
     林砚看着她,“我们不靠情绪说话,我们要用事实。”
     阿依夏咬紧嘴唇,“那你打算怎么办?”
     “第一步,你亲自出镜。”林砚说,“现场演示艾德莱斯绸织造流程,让老邻居们作证。第二步,乌拉音组织志愿者整理历年非遗活动影像资料,找到阿依夏从小学艺的证据。第三步,我要联系媒体,争取一次正面发声的机会。”
     阿依夏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我这就去办。”
     与此同时,林砚开始逐一联系团队成员,包括摄影师木拉提、文旅干部艾尔肯、以及村长乌拉音。
     他语气温和但不容置疑:“现在最重要的是统一口径,对外只说事实,不解释,不争论,让证据说话。”
     乌拉音听后叹了口气,拍了拍林砚的肩膀,“你是真有你爷爷的样儿。”
     林砚笑了笑,眼神却沉重如山,“我只是不想辜负这片土地。”
     几个小时后,阿依夏站在织坊前,镜头对准她的脸,阳光洒在她略显紧张却依旧坚定的眉眼间。
     她面对镜头开口,声音清亮有力:“我是阿依夏·麦麦提,自治区级非遗‘艾德莱斯绸织造最年轻的传承人。我在这里

第92章 风雨同舟,破谣而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