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说说你的看法”我问到
“大当家我觉得我们的船队现在走的有问题”22ff
“有什么问题啊”张林急了,现在他负责船队的
赵四笑道“你别急,我不是说你们有问题,我是说你们做生意的地方有问题。山东本就不是什么太富裕的地方,我们却把大量的船放在这边却忘了另一个重要的地方”
“什么地方”张林急问道。
“天津,天津靠近京师,我们只有把东西运到京师去才能卖的上价钱。”
“赵四说的不错,我们都着相了,只想着山东这块地方。年后抽10条船出来,专走天津这条线,只要把京师的商路打开我们就财源广进了啊。”
“果然是人多智广啊,这才稍稍一商量就出了一大堆的方法了,好大家先去吃年夜饭,其他事明天在说。”
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到来了。
过完年后的第一件事是,三条新船的开工,第二件事就是安排柳雨天带着两条船南下了广州了,此时广州是中国唯一的对外开放的城市了,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在这里。此次南下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寻找能够生产500吨以上大船的船厂,二是购买燧发枪,并要请回一个工匠,对于购买蒸汽机目前还是可有可无的事,不急于一时,只是先行订购而已。最后则是希望打通广东到山东的航线,为我再增加一条赚钱的航线。为了让他有足够的财力办这些事,我给他准备了40000银元和10000两白银。
至于第三件事就是目标前的最重要的事,去日本进行贸易,为了保险起见,我特地到浙江请来一个去过日本的李姓商人做参谋。在清代到日本进行贸易获利颇丰,这一点从海关税收上就可看出来,清代乍浦港当时是中国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非常繁荣。每年从这里进出港的船只最多,贸易量最大,税收也最多。例如,康熙末年,乍浦港每年的关税就达到了23000两,经过雍正朝,到了乾隆初年,就已达39000两以上,到了嘉庆九年,浙海关就高达44000两以上。就一年税收就可收上44000两以上,那实际利润就可想而知,到少40万两以上,由此可见当时清日贸易的收益是多高,而当年创造如此多的利润的仅仅是11艘商船。
现在中国航日的中国船只多由南京、宁波、温州、厦门、漳州、广东等口岸启航,经舟山群岛,横断东海,直驶长崎。中国货输日者,以丝、绸、各类纺织品、书籍、字画、文具、茶、瓷器、漆器、中药材、香料、皮革等为主,其中书籍数量特别多。而日本输入中国者多为海参、鲍鱼、鱼翅、海带等海产品及黄铜、镀金、描金等器物及名瓷“伊万里烧”,这些商品在中国备受欢迎。
日本对中国贸易多方限制,整个德川时代日中贸易只限长崎一港,且贸易方法也限制甚严。比如赴日船只不得超过30艘,并须持有幕府发放的“信牌”等。
所以要去日本,我准备组织船队从上海出发,在江苏等地购入丝绸、各类纺织品和书籍,从北京等地购入皮
第十九章 日本航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