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杨十三请我参加了新船的下水仪式,我也借此机会向杨十三说了史密斯的看法,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加宽船的宽度,一是加厚船板厚度。对此杨十三也说了他的想法,中国船本来的长宽比就不是太大,只是当时是我强烈要求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速度,现在在改回一点没什么问题。对于加宽船板厚度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我们造的船比政府水师的船厚上不少,火炮也厉害不少,完全没有必要用多厚的板材,而且小船用厚板完全是浪费,又不能提升多少性能,还使的船变重降低不少速度,最主要的是造船的成本会增加很多。最后他还说到西方船之所以那么厚主要是因为一是船大都是几千吨的,哪怕不要防炮也得有三十厘米厚,否则船就得直接散架了。二是对方是纯粹的战船,不像我们的船说白了还是商船还得考虑价格。
我听了老杨的话觉得十分有理,此时我的主要对手其实是清政府的水师,以我们现在的水准已经可以了,这次新造的海船板厚就达12厘米,远超清政府水师任何一条船的厚度,完全没有必要加厚了。毕竟我现在也不可能南下去南洋跟英国等到西方国家争南洋,而他们现在也没有啥能力北上与我发生什么冲突,再说等到以后船造大了船板自然会厚起来的,所有我听从了老杨的建议。22ff
这次新造的船被我取名为渤海号,以后这一种类型的船就是渤海级了,就像我一开始造的起点级一样。
渤海号下水后我就让杨十三立即造出一艘改弄船出来,最好在过年前弄出来,好对比一下,看看哪种船效果好。终于在腊月二十五号新的渤海号造好了。这条新船长38米,宽95米,深45米,排水量380吨,这条船比原来的渤海号宽度增加了一米,长度并未增加。另一个就是优化了炮位,新的渤海号将装备18门火炮。海试的结果很好,在开炮时比老的渤海号稳定性稍好一些,其他的都差不多。其实有这一条就行了,其他的都无所谓,我决定从年后开始就生产这种新船。
年关将近,我招来赵四要他统计一下岛上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下午赵四就来汇报了详细的情况。
我们现在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私盐,这块是大头,除了我们自产的私盐外,现在我已经跟山东的八个盐场,和北边的长庐盐场、两准的海州盐场打通了关系,山东每个盐场我们每月可提5000担私盐,长庐和海州的每月可提10000担私盐,这些加在一起,现在我们每月可以净收入30000两,但是上半年收入较少,从年初到六月份差不多第月10000两左右,下半年逐月增高直到现在的水平,所以今年全年私盐收入共208000两。
二是船队,我们当初从山东抢了6艘船,后来又向江南买了10艘船,其他是都是自造的,到现在为止共12艘,共28艘船,但有8艘是炮船无法进入内地港口,所以没办法创收。上半年平均月收入5000两,下半年有所增多,但到现在为止每月也只有10000两的收入,所以全年收入76000两。
第三个额外的惊喜,我们自从开始炼铁后,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铁钉,所以我们每月都会造大量的钉子,铁匠刘
第十八章 收入与支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