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回[2/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环境中接受性意识的启蒙的。尽管狗娃听着这些内心里有些反感,但日子一长慢慢地也习惯了,且逐渐成了工程队繁重劳动之余的一份乐趣,正所谓苦中作乐、寻开心嘛。
      配件厂的路修好以后,狗娃又跟着工程队到另一家工地去盖楼,就是去建一幢三层的楼房。
      这时,工程队还没搅拌机,工头让狗娃穿着高桶的胶靴,在混着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混泥土里,不断踩来踩去进行“搅拌”。到了打梁的时候,人站在脚手架上,用铁桶把混泥土一桶一桶地吊上去,倒在用木板夹起的大梁模子里,再用铁锹和振动机把它捣捣实。砖头也是靠人工一摞一摞地往上背,或者一个人在地上一块、一块地往上扔,一个人站在脚手架上面一块、一块地接。盖楼房可不比修路,要累多了。
      但狗娃除了生病,从未请过一天假,也没感到有多么苦,只是总盼着下雨、不干活,能好好睡上一大觉。
      狗娃骑的自行车虽然很破旧,但他很爱惜,总是擦得干干净净的,车子一有点小毛病,狗娃就自己动手修。骑着破自行车走在闹市里,他没那种自卑的感觉。狗娃常听他舅厦奶奶说,提起挣钱就甭花钱,提起花钱就甭挣钱。在津浦遛工的那段日子里,狗娃没有随便花过一分钱,甚至连一根五分钱的冰棒都没买得吃过,更没看过一场电影。衣服脏了自己洗,衣服破了自己缝。工程队里都夸狗娃,说他像个女孩似的针线活做得真不错,连工头的衣服破了都拿来让狗娃补。
      渐渐的麦田泛黄,快要收割小麦了。六月上旬,工程队停工,要回家收小麦了。这天中午,工头段氏给狗娃结算工钱,每天按五块钱算,减去下雨天不干活和生病请假,狗娃一共领了三百一十五块钱。狗娃高兴极了,跑出去花两块钱买来五包香烟,给工头和大伙儿散了散。随后,便回云岭准备帮母亲收小麦了。
      这是分下责任田后的第一次收获小麦。赶搭镰的时候,吴家婆婆几乎天天去地里看。
      这小麦长了八个月了,几乎不怎么要管,如今眼看就要熟了。可越是到了这个档口,小麦却越娇贵。由青变成淡黄,需要一阵子。但从淡黄变成金黄却很快,早上还淡黄淡黄的、不能收割了,可下午也许就变成了金黄、得收割了,有时这个由淡黄变成金黄的过程能短到就一会儿的工夫。这档口就怕刮风,更怕下雨。
      看着金灿灿、沉甸甸的麦子,叶子和婆婆就甭提多舒坦了。这年,吴家在与邻居的互助下,把责任田的麦子都一镰一镰地收割下来,打成一捆一捆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打麦场上,翻晒、碾打、晾晒,都收了仓。看到一瓮一瓮的麦子,婆媳俩真不知有多高兴,心想这下可不缺吃了。
      暑假里,炎炎烈日,仨孩子随着母亲和奶奶又是收麦,又是锄田、打叉棉花的,累得一躺下来就呼呼大睡。吴家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就让叶子打发孩子们去舅厦玩几天。一这话,孩子们可开心了,一路高高兴兴地到去看外婆了。
      家庭联产承包第一年,经过夏秋两季,缴过公粮,叶子留足了一家人两年的口粮,把余下的小麦、豆子什么的一起拉到集市上卖了。
      这么多年了,第一次见到七八百块钱,叶子和婆婆就甭提多高兴了。可种庄稼,没有车马不行。于是,叶子把那头队里分下的牛牵到集市上卖掉,添了一些钱,买了一匹枣红大马,还买了一辆小胶皮车。回到家里,一家人摸着刚进门的新胶皮车,就甭提多开心了。天,还是那个天;地,也还是那个地。多少年来,庄户人梦寐以求的吃饱肚子的渴望,终于靠“联产承包”四个字一下子神奇般地解决了。
      也是在这年夏天,叶子当年用葵花杆儿盖的房子大面积的渗漏。实际上,前几年这房子就开始漏雨了,屋顶的瓦上东一块、西一块地盖了些塑料布,只是如今这房子漏得更厉害了些。外面一下大雨,屋子里就得盆盆罐罐这儿那儿地接水。
      这天,狗娃和杏儿还在地里干活、没回来,叶子和婆婆、二狗在家。后半晌,天突然变了,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的,顷刻间暴雨如注,房子漏得很厉害。没法子,叶子只得冒雨搬过来梯子,爬上房顶,去给漏得厉害的地方压塑料布。可就在下梯子时滑了下来,跌伤了左腿。
      虽然从保健站拿来些药,擦了擦,也吃了消炎的;但还是痛得很厉害,不能动弹。第二天,狗娃和杏儿用小马车把母亲送到镇上的医院,一番检查,是骨头裂了。医生给叶子打了石膏,又开了些药,说不要乱动,好好静养静养。
      从医院出来,叶子就和两个孩子一起回到了柳湾。叶子妈让两个孩子先回云岭去,自己照护女儿。叶子躺在娘家炕上,老母亲又是骨头汤、又是鸡汤地伺候女儿。当然了,这养伤之余,母女俩聊的更多的,还是叶子的房子的事儿。
      欲知后续如何,且待下回细说。
      a
      a

第三十三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