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和杏儿用小马车把母亲送到镇上的医院,一番检查,是骨头裂了。医生给叶子打了石膏,又开了些药,说不要乱动,好好静养静养。
从医院出来,叶子就和两个孩子一起回到了柳湾。叶子妈让两个孩子先回云岭去,自己照护女儿。叶子躺在娘家炕上,老母亲又是骨头汤、又是鸡汤地伺候女儿。自然,这养伤之余,母女俩聊的更多的还是叶子的房子的事儿。
虽然说这个夏收不错,狗娃遛工也挣回三百多块钱;可眼下翻盖房子还不够条件,不过,叶子还是计划了计划。但小家呀盖房子可是个大难事,一时半会也难有头绪,暂且放下不提。
不知不觉已到了农历七月底,眼看就要开学了。叶子不让狗娃出去遛工了,劝儿子回学校念书。
而狗娃呢?这时却有了变化,不再像先前那样钻牛角尖了,听着母亲得话,没有吱声。是呀,虽然出去遛工挣了三百多块钱,但也意识到了靠体力挣钱的不易。再加上,姑姑桃儿一有空就来云岭帮娘家弄责任田,又是犁地、又是耙地,又是播种、又是收割的,叶子也不像先前那么忙累了。狗娃对家里也放心了一些。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时村子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全娃,也就是狗娃的同班的好朋友全娃,考上了地区的重点高中,这可是云岭从来没有过的,村里人更是夸口连连。
见同班同学竟有如此好的前程,狗娃羡慕不已,甚至内心深处禁不住产生了懊悔和不甘的念头。狗娃主动跑到全娃家,向好朋友祝贺了一番。而全娃呢?也看出了狗娃的不自在。于是,等准备好一切,也拜访感激了一番老师之后,全娃在临报到之前,专程来狗娃家一趟,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了半天,狗娃触动很大。
于是,狗娃就答应了妈妈的要求,主动去找了老师和校长,准备秋天开学的时候再回校续读初中。大半年来,压在叶子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返校后,狗娃学习格外刻苦,每次测验或者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学校常常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大红纸贴在村门口,谁家孩子学习好,哪家娃儿成绩差,一目了然,满村里妇孺皆知。实际上,庄户人尚读之风也不是恢复高考后才有的,柿子湾一带老院子的稍门楼儿上就多有“耕读”或“俭读”之类的门额,耕种和读书历来被庄户人奉为持家之本。庄户孩子更把读书作为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狗娃学习认真,更多的是由于经过遛工之后,他懂得了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和读书对未来的好处。
不仅如此,狗娃在上学之余还养了七、八只兔子,以减轻家里负担。养的兔子有黑的,有灰的,有青紫兰的,还有白的。狗娃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给兔子割草,不是在回来的路上用手拔草,就是回家后再提着筐和镰刀去割草。杏儿、二狗也喜欢帮哥哥放兔子、抓兔子什么的,杏儿喜欢白兔子,常抱在怀里,逗它那双晶莹剔透、红宝石似的眼睛。
兔子也好养,一般不怎么生病,只是兔子的窝儿要经常清洁,因为吃喝拉撒睡都在窝里,清洁得迟了,兔子的爪子上就容易生癣。但也不用怕,这种癣用涂抹煤油的法子可以治疗,而且效果不错。兔子繁殖得挺快,一个月就能产一窝,一窝最多能产十二只小兔子。快下崽的时候,母兔会用嘴把自己身上的毛拔下来,做成一个毛茸茸的鸟巢似的窝儿。刚产下的小兔子,还没长出绒毛,闭着眼睛酣睡在毛茸茸的窝儿里,煞是可爱。
每到农历逢十,狗娃就提着篮篮儿到集市上卖小兔子,一对刚过满月的小兔子最初能卖五、六毛钱,后来又卖到一块、一块五。狗娃养兔子所挣的钱,基本满足了书本和文具的开销。
农历九月二十,叶子在清溪庙会上又碰见了邢家媳妇。问起武家老婆子正月初十不见面的原因,才得知当时武家老婆子老家河南的大侄子找来了,说是老婆子的哥哥快不行了、想见见老妹子,武家老婆子正月初六就随侄子回老家去了,直到过了八月十五才回来。见还有希望,叶子就又托邢家媳妇给武家老婆子说认干女儿的事。消息反馈地也很快,就约在十月二十清溪会上见面。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的,走在路上甚至有点冷。田里的庄稼都收过了,柿子树格外显眼,不时听到飞鸟的叫声。
柿子树本身无法繁殖,是用嵌接在一种叫“软枣”的树上而成的,且接活率很低,树长得也不快;一旦嫁接成活,柿子树就能枝繁叶茂百十年。柿子树即使老了,树身子也很干净,树皮就像那灰白色的排列整齐的马赛克似的。
这一带的柿子树遍布田间地头,大多一揽多粗的,树冠大大的。就是说,应该是在很久以前,这一带就有这么多柿子树了。一个地方有这么多树龄很大的柿子树,可以想象当年先人的辛苦了。
柿子树叶,有点像心的形状,厚厚的,叶子表面似乎有一层蜡质似的,油油的。和别的落叶乔木一样,柿子树也是春天出叶,入冬落叶。但所不同的是,绿了春、夏、秋三季的柿子树叶,到了深秋,被寒风一吹,满树的柿子叶渐渐泛红,阳光一照,火红火红的成了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精致。摘上一片柿子叶放在地上,格外显眼;拿起来,对着阳光,十分漂亮,似乎蕴含着一颗未泯的童心,更孕育着美好的未来。
农历十月二十,一个晴朗的天,虽然有点儿冷,但庙会上却很热闹。沿街摆满了各色摊位,有卖衣服的、卖日用品的,还有卖家具的、卖农具的;有家禽摊位、牲口市场,还有土特产、药材市场;有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肉的,还有卖点心的、卖小吃的;有卖杂耍儿的,也有卖自制玩具的,应有尽有。叫卖声、还价声、说笑声、家禽声、家畜声,声声交汇;货流,动物流,人流,熙熙攘攘。
武家母女一路走到了清溪以后,先去镇医院瞧了医生,到药房抓了药,然后来到供销社门口与叶子和邢家媳妇会面。赶武家母女来的时候,叶子和邢家媳妇就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大家寒暄了几句之后,叶子就拉着大伙儿要一起去吃羊杂。
这羊杂,是北方的一种小吃。与南方不同的是,北方人宰了羊之后,是把羊肉从骨头上剃下来,羊肉归羊肉卖,羊骨架子和羊下水就做羊杂卖。先是把羊骨头放在大锅里,加葱姜蒜调料熬成羊汤;然后把羊内脏放点葱姜蒜调料煮煮熟,再切切碎。到了吃的时候,舀上大半碗羊汤,放些切碎的羊杂碎,洒点香菜和辣油什么的,吃起来又香又辣又热乎。羊肉是暖性的,在寒冷的冬天,搓着手,跺着脚,吃着羊杂,嘴里冒着热气儿,别有一番风味儿。
“让你破费了。”武家老婆一边吃一边说道。
“难得的。”
邢家媳妇说:“瓜儿,这就是你妈给你找的干妈,叶子干妈。”
“嗯,喊干妈。”武家老婆子接过话茬对瓜儿说。
瓜儿羞红了脸,低下头,没有吱声。
叶子赶忙笑着说:“不喊,不喊,快吃吧。”
瓜儿不好意思地抬起头,看了看叶子。
叶子接着说:“孩子,给你当干妈,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帮帮你妈。你妈一个人,不容易。这往后,我会常去看你妈的。有什么事,你也可以给我写写信。”
瓜儿又不好意思地看了一下叶子,仍没答话。
就这样,几个人一边吃一边聊,嘴里冒着热气儿,不时搓一搓手。临了,叶子对武家老婆子说:“老姐,天儿冷了。走,看看衣裳去。看有合适的,给你添一件。”
“不用,不用。”武家老婆子半推半就地说着。
叶子对邢家媳妇和瓜儿也招了招手:“来来来,参谋参谋。”
武家老婆子仍左右推辞,邢家媳妇也劝着去,还是拗不过叶子,拉拉扯扯的,就到了衣服摊子前。叶子先给武家老婆子买了件厚实点的衣裳;顺势,又要给瓜儿买,但瓜儿就是不肯。
“干妈给你买,你就穿吧。”武家老婆子发了话。
“对对对。”邢家媳妇赶紧拉着瓜儿就试了起来,又选颜色又挑大小的。
第一次给瓜儿买衣裳,叶子心里就甭提多开心了。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瓜儿的干妈。几个人一块儿又逛了一会儿庙会,又说又笑的,好不舒坦。只是瓜儿不怎么说话,扶着武家老婆子的胳膊跟着。邢家媳妇说有点事,就骑上自行车先走了。叶子陪着武家母女又逛了一会儿庙会,然后,赶着小马车,顺路把武家母女送到岔路口,便各自回去了。
欲知后续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a
h
ef=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a
第十七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