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85.谜一样的源头[2/2页]

我真不是医二代 号西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引起动物不可逆的关节病,或影响胎儿软骨发育,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应禁用!
      2、磺胺类:
      多为c类,本类药物易通过胎盘,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但人类无报道。
      孕晚期应用可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同时还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孕期慎用,分娩前禁用。
      五、避免应用的抗菌药物
      1、氨基糖甙类:
      属d类或c类药。此类药物易通过胎盘,脐血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危害,孕期禁用或慎用。
      2、四环素类:
      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都属d类。
      此类药容易通过胎盘和进入,为致畸药。四环素荧光物质可沉积于牙釉质及胎儿骨骼,影响胎儿牙釉质及体格发育,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当孕妇肾功能不全时,可致孕妇急性脂肪肝,孕期禁用。
      3、氯霉素:
      可通过胎盘并进入,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用于早产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孕期和哺乳期禁用。
      附:抗病毒药物
      1、可选用的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乏昔洛韦,属于b类。
      2、禁用的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病毒唑,三氮唑核苷):x类。
      动物实验发现:几乎所有种类的受试动物应用本品后,都出现致畸和杀胚胎作用,孕期禁用。
      利巴韦林: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六个月,服用本品的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孕,育龄妇女及其伴侣应采取至少两种以上避孕方式有效避孕,一旦怀孕立即报告医生。
      (第二段)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感染类型。
      一般说来,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其缺点是检测过程太长,可能会耽误疾病诊治。而对于一些危重感染性疾病,必须予以紧急处理。
      因此,临床需要一些简便有效的感染类型鉴别方法。
      看白细胞总数是高了还是低了?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
      其原因是致病细菌侵入机体后,在其趋化因子及补体活化产物的作用下,使吞噬细胞入血并向着感染部位移行集中,以此来和细菌作战,这样一个过程导致了白细胞总体上的升高【1】。
      而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释放或损伤细胞而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炎性浸润。这种炎症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浆细胞与淋巴细胞。许多病毒如水痘、麻疹、脊髓灰质炎等,虽被吞噬却不能被杀灭,在细胞内生长复制,引起白细胞的死亡【1】。
      故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不同,多为白细胞下降。还有人认为:病毒尚有对白细胞及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白细胞减少的部分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感染机体以后,一般要通过免疫这一关,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些功能完全依靠淋巴细胞进行介导,也就是说,在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数量会表现为升高。
      在这里强调几个特殊的例子:
      一是伤寒杆菌感染机体后,白细胞总数是降低的。究其原因是伤寒杆菌产生内毒素,可麻痹吞噬细胞,阴止其移行,同时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在致敏的淋巴细咆及其释放淋巴因子的杀伤破坏下,造成靶细胞溶解,导致白细胞减少。
      二是临床上有些重症感染患者,因为感染较重,白细胞可能发生附壁,也就是贴附在血管壁上,这时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低于正常,其并不能完全反映外周循环的白细胞总数。这一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可以出现回升,即贴壁的白细胞又重新以游离形式出现在外周血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医生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三是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白细胞总数都增多,分类是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
      看降钙素原(ct)和c反应蛋白(cr)高不高?
      降钙素原(rocal,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炎性蛋白。
      有研究表明【2】,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cr对细菌感染敏感性937,特异度为132。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cr对病毒检测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136。
      另外,研究也发现细菌感染的ct、cr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健康人群血清中ct水平通常处于很低的程度,约小于00025ugl,但却能稳定存在【3】。delevax等发现ct的血清水平大于12gl是细菌感染而且应开始抗生素的治疗的阈值【4】。
      关于cr,严格来说,其不完全是感染的观察指标,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阈值用以界定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另有研究显示【5】,与健康对照相比,细菌感染组cr浓度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感染组患者cr浓度升高并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看痰色是脓性痰还是粘液痰?
      有研究表明,脓性痰与细菌阳性率呈显著相关性【6】。倪力,张锋英,高稚婷等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黄脓痰组与白粘痰组相比,痰及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表明中性粒细胞量与白粘痰到黄脓痰的改变相关【7】。而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痰色的变化强烈地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细菌感染【8】。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但对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等患者服同样剂量的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485.谜一样的源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