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咱这《同济会》总算立起来了!”五爷站了起来高兴地说:“这第一件事就是酬办当前最紧迫之事,先发放种子。每位仁兄现在就酬划一下,看自己种完之后能剩余多少,你村有多少户需要种子,串几户后能不能够,差多少。现在能说清楚地,现在就给个大体数儿,说不清地,明天后晌定要到这儿报清数儿。宏海兄和我四弟明天在这里等候。这是一件事。
      “大家这么热心扶助乡亲,我做为招集人愿拿出我家剩余的三担种子,二百银元做为舟济我村贫苦乡亲渡灾之用,以解燃眉急。所捐钱粮全部奉献,决不再讨还。”五爷笑着说道。
      众人一致鼓掌称好!……
      “我佩服老五兄弟这种仗仪之举!”外公劭泉也表示:“我也自愿拿出三担种子和三百银元做为奉献,也不再讨还。”
      又是一阵赞扬声,……
      俩亲家公这一着是出呼在场人们意料的。对梁老十、万寿财、王喜财等来说,这简直是在做梦。他绝对不相信五爷他们这样做是真的。就连在场的耿宏海和梁静波也深感意外。
      “本利都不要了!”薛老十两眼直楞楞地看着五爷。
      “对!不要了。帮乡亲度难关吗!决不儿戏!”五爷笑着说道。
      “咱立字为证吧!”万寿财瞪起俩眼手指着五爷,好像还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的,说道:“成吧!”
      万寿财这一举动引起了在场人的笑声,……
      “看你!”薛老十装出一付讥笑的神态,指着万寿财开玩笑似的说:“你这人呀!叫我咋说你呢!咱五爷和劭泉兄都是大场面上的人了,能在桌面子上开这种玩笑吗!真是少见识!”
      “这种事还是立在实处好。”劭泉说道,“就立个字据吧!”
      “也好!”五爷说:“四弟你现在就写个文吧!”
      “好!我马上写。”十三爷在一旁去写文书了。
      万寿财的这种举动,实际上是帮了五爷他们的忙。
      因为五爷和外公劭泉俩人的无私奉献于民的影响和感招,杨爷为他古北萍捐出了三担种子,一百银元;烈马池的龚爷也捐了二担种子,一百银元;双侠村贾成让捐了四担种子,二百银元;耿宏海也捐出了三担种子和一百五十元;权爷捐了三担种子,二百银元;沈爷捐了三担种子,一百银元;……
      这样以来,万寿财就不说了,薛老十就坐不往了,他心想自己是个大富户,在众人面前又不能丢面子,要从自己口袋拿出钱粮白给他人,这是他一生中都不做的事。……现在他思来想去地展转着他的思绪,……他终于想好了。
      “老五兄弟和大家为咱乡亲们捐了数目可观的钱粮,我责无旁贷,也拿出三担麦子,一百大洋做为奉献,也不讨还!”
      这下子可弄得万寿财和王喜财他们成了丈二高的和尚,谁也摸不着头脑。这俩人相互看了看,又看了看薛老十,这下子这老十心里可就生气了,不过他还是假装着无事的姿态,笑着道:“万老弟,咋咧!你那口袋是空了吗!这可是桩大事哟!能袖手旁观吗!”
      这一来,万寿财和王喜财就不得不解囊开仑了,……
      “我也拿老十兄那个数。”他说着,还不停地摇着头,脸都红了。
      王喜财知道这次是躲不过地了。所以,也索性状起胆子,言不由衷地表了态。
      “我出一石,……不,是两石,一百银元,好了!”
      客庭里又是一阵热情地赞许声,……
      梁静波是最后才说的。
      “前两天,老五回到家中,就跟我和宏海商量这事,我还以为老五一回家中,看到咱这儿这种年景,心里一热,说说而已,不一定真的去办。我也就过没多想这事,他连找我几次都说的是要想个办法,救济乡亲。我这才相信老五可能真是要办这事。他这人就是这样,从不说假话,这大家都清楚。这对我来说,在坐的也有知道的,目前我家景不成,拿不出多少,力不从心!……”说道这儿,他泪花挂在了眼框上,“我拿出种子一石,银元二百,另外今年霍列拉那阵子村里村外乡亲们所欠我那治病的钱,不管是谁,都一笔勾消了,也不讨还!……”他擦了把眼泪,说道:“我除了给乡亲们医病外,再就无别的本事了,倘若《同济会》需要我做点文书方面的事,我还是可以做的!”
      泪水挂在梁静波的脸上,情意却落在了人们的心里。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是很感人地,……
      大庭里又是三三两两地赞扬声,称好声……
      《同济会》章约
      民国一十八年,关中大旱,寸草不生,霍乱肆虐,殇死惨重,无法生存。时至中秋,播种时节,亲友乡党,贫困潦倒,无力播种,吾等数人,家景尚康,自愿结社,捐粮凑银,扶乡助邻,义不容辞,立此章约,同舟共济,周济乡亲,度此灾难。
      一社名:《同济会》
      二宗旨:于灾难年月中,扶助贫困乡亲,度过苦难年景,于平日有贫困无法生活之乡亲舍邻者,吾社均

第十四章[1/2页]